负荆请罪的反义词是什么

历史吧导读:今天历史吧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负荆请罪的反义词是什么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是什么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是兴师问罪 。负荆请罪的意思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向别人道歉 。兴师问罪的意思是发动军队,因为对方有罪而前去讨伐,是受害方向对方声讨,以此得到公平和正义 。负荆请罪图片 兴师问罪这个成语要比负荆请罪出现得晚 。负荆请罪出自战国时期将相和的典故,而兴师问罪是在宋代科学家的笔谈中出现 。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番邦小国不愿意继续成为朝廷的属国,改变了年号礼仪文字等,朝廷知道后兴师问罪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还有一个,死不悔改,它的意思是不愿意悔改,不愿意回头是岸,特指那些非常顽固,不愿意去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一意孤行也是负荆请罪的反义词 。一意孤行就是指对自己的决定一条道走到底,听不进别人的劝解和建议 。它是一个中性词,本身不含有褒义贬义的意思 。这个词语也是有典故的 。汉武帝让张汤和赵禹一起制定国家的法律 。许多官员希望赵禹两人不要把法律定得太严格,想请他吃饭 。赵禹拒绝了任何的邀请,也拒绝了任何的礼物 。官员们请公卿出马也无济于事 。公卿受官员所托上门,赵禹始终和他聊着天文地理,不谈论律法这个话题,也没有给公卿谈论律法的机会 。公卿见赵禹这样的做派,在赵家待不下去,起身告辞了 。赵禹始终从国家的实际出发制定律法,他对别人说,之所以拒绝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独立地做决定,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最后总结说孤立行一意 。负荆请罪的意思解析 负荆请罪,出自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典故,原话是“肉袒负荆” 。后来这四个字演变成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说背着荆条向人请罪,用来形容主动向人道歉、认错,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负荆请罪 “负”是背负、背着的意思,比如如释重负中的“负”字也是一个意思 。“荆”是荆条,是一种灌木,它的茎很坚硬,所以在古代常常用来制作刑杖 。背上荆条,其实就是让对方拿着荆条来惩罚自己 。需要先脱去上衣,一般还要给对方下跪 。因此,这就是一种表示认错、认罚态度的行为 。古时候要被刽子手公开处斩的犯人,一般也是赤膊上身,双手被绑在身后,背上也插着一个木牌,上面一个鲜红的“斩”字 。这个木牌叫“斩条”,不过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周朝时不是这样的规定 。所以说不定,这一方式就是从负荆请罪得来的灵感 。“请罪”表示自己知道错了,愿意接受惩罚以求对方原谅,所以这两个字是在解释“负荆”这一行为的含义 。与《史记》里的原话,去掉“肉袒”前两个字而加上“请罪”两个字,就是为了让那些不清楚成语出处典故的人更容易从字面来理解这个成语 。负荆请罪这一行为除了廉颇做过,《水浒传》里的李逵也做过,但那都是古代,是那些猛将爷们才有胆子和能力做得出的事 。到了后来,一般道歉认错的方式就变成下跪自己扇耳光了,而到了现在,就成了跪搓衣板或者键盘 。负荆请罪的启示有哪些 负荆请罪不仅是中国流传最广最久的历史故事之一,而且成了一个十分常用的成语 。原因有许多,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地位和名气是其一,有趣的故事转变是其二,最重要的是故事给后人留下的启示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反义词是什么】第一,要知错就改 。廉颇不满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而要羞辱于他,只是他自大傲慢的体现,意图羞辱同位的大臣更是一个大错 。所以在自知有错后,廉颇敢于去向他负荆请罪 。所谓负荆请罪,不仅要脱光衣服赤膊上身,还要背上荆条 。这里的荆条在当时就是刑杖 。由此可见,廉颇认错态度的诚恳 。第二,要宽容大度 。廉颇扬言要羞辱自己,蔺相如的反应却是回避,一直不和他相见,不仅称病不上朝,外出遇到他也调转车子 。而在廉颇知错来请罪后,又立马原谅他,与他结交为同生共死的好友 。而廉颇在秦王面前尚且敢于斥责威胁,所以他对廉颇的态度不是害怕畏惧,而是宽容和大度 。第三,以大事为重 。蔺相如回避廉颇,并非害怕,而是把国家大事放在前面,个人仇怨只在后面 。因此,他宁愿忍受廉颇的屈辱,而不去与他抗争,是在为国家考虑 。第四,合则两利 。蔺相如在向门人解释时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他和廉颇两个人在,如果两人相争,就不能共生 。所以他才不去理会廉颇,不希望和他保持敌对的关系,最后又立马原谅他 。身为赵国文臣和大将,只有共同为国效力,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