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圣贤的故事

道家的超脱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却吃惊地发现他一边拍打瓦盆,一边按着节拍唱歌 。他的朋友很不高兴地批评他:“你不但不哭,居然还这麽做?”庄子回答说,他并非没有悲伤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这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麽还要哭呢?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 。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观点是一样的 。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 。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 。庄子却以为不然 。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 。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这叫“齐物” 。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 。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 。《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 。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
【庄子圣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