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简介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会失败?

街亭阻击战发生在公元 228年(蜀建兴六年) 。这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中最为顺利的一役 , 也是令人最为怀念的一役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妙笔生花和移花接木的手法 , 描写挥泪斩马谡和空城计 , 将诸葛亮的品格和智慧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 。
建兴六年 , 诸葛亮率10万大军 , 挟七擒孟获的威势 , 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 , 从汉中出发 , 一举突破魏军防线 , 越过祁山 , 直指当时曹魏所据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 , 蜀军势大 , 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应亮 , 整个关中震动 。魏明帝亲至长安坐镇 , 分派张、曹真二人反击蜀军 。
获悉魏军进攻 , 当时诸葛亮坐镇西县 , 精心组织了街亭阻击战 , 派马谡担任先锋 , 同时指派王平、高详、黄袭、张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万协助马谡防守街亭 ,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进入关中的通道———陇山道西口的畅通 。而曹魏派出的张则率领5万大军直驱街亭 。
陇山道是甘肃秦安至陕西陇县间的要道 , 也是翻越陇山的必经之路 , 全长达 150多公里 。当时 , 魏将张率步骑5万 , 从陇县出发 , 沿陇山道西进 。蜀军只有1万人 , 严密防守街亭四周的战略要地 。整个战场形势魏强蜀弱 。尽管当时诸葛亮率10万大军北上伐魏 , 但是兵力被分散到了武都、祁山、西县、天水、南安5个据点 , 同时要攻打陇西、上 , 没有像初期一样形成有利的拳头 , 局部上已经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的作用了 。因而面对5万曹魏大军 , 诸葛亮只能派出1万精兵迎战张 。马谡是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 , 曾经给诸葛亮献策平定南蛮 , 故而诸葛亮一直看重他是一个谋士型的人物 , 他可以提出大的方针和建议 , 却不适合领兵打仗 。临出阵之前 , 诸葛亮叮嘱马谡要当道下寨 , 而在实战指挥中马谡却自作聪明违背诸葛亮嘱咐 , 要背水一战 , 结果被魏军截断水道 , 致使士兵不战自乱 。若不是副将王平擂鼓援救 , 可能这1万精兵就会全军覆没 。
追究起来 , 街亭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曹兵势大 , 蜀兵弱小 , 且又处处被牵制 , 致使优势丧尽 。专家考证 , 就连当时的诸葛亮都被魏军牵制在上合合合圭合圭 , 而无法分兵救援马谡 。尽管其中有马谡指挥失误的地方 , 但蜀军整体实力远远不如魏军 , 且没有形成局部集中兵力的态势 , 其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 即使诸葛亮亲自去街亭指挥 , 结果也是一样 。
《空城计》是一出人们耳熟能详的好戏 ,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虚构了空城计 。虽然是虚构的情节 , 但由于其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 , 因而在人们心中赢得了共鸣 。
其实 , 从曹魏和蜀汉相争的格局来看 , 蜀汉中了曹魏的空城之计 , 也就是说从双方对峙的战略格局上 , 曹魏提出了空城御敌战略 , 而蜀军却没有发现 。专家的研究和历史记载表明:“诸葛亮先后多次兵出陇右都大费周章 , 收获不大 , 纠其原因就是中了曹魏的空城计 , 最终导致劳民伤财 , 国力逐渐下降 。所谓的空城防御就是将曹魏所属的陇右一带的人口全部迁移 , 只留空城 , 这样即使诸葛亮能够占有其地 , 也得不到兵员和财力、粮食三方面的补充 。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后 , 曹魏夺取汉中的过程就开始执行空城策略 , 先后从汉中迁出了10万户居民 , 刘备取得汉中之后 , 有人说“当得其地 , 不得其民也 。”这就是汉中人口稀少的证明 。同时 , 曹魏也对陇右一带 , 尤其是靠近汉中的武都郡也大规模迁移人口 , 结果整个陇右的不少地方都成为荒地 。曹魏空城防御的后果 , 就是导致蜀汉的补给线被迫拉长 , 大量的军需物资不得不从汉中运送 , 所以诸葛亮和姜维先后多次发动北伐 , 其中大部分都无功而返 , 其主要原因就是军粮用尽不得不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