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上学晚小学也分快慢班



清代的私塾学堂 。
又到秋季入学时 。好多学龄孩子进入了人生的学习旅程 , 成为一名小学生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 。
那么 , 古代的孩子几岁入学?学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怎么考试?如何评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有哪些手段?
1.古人几岁开始上学
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 , 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 。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 , 在古代最主流 。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 , 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 。
《大戴礼记·保傅》称 ,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 , 学小艺焉 , 履小节焉” 。但《尚书大传·略说》则称“古之帝王者 , 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 , 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 , 见小节 , 践小义”的记载 。
可见 , 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 。明清时期 , “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 。《嘉靖太平县志》载 , 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 , 皆入社学” 。《嘉靖香山县志》则称 , 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 , 皆入学” 。
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 , 与现在差不多 , 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 , 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 。据《旧唐书·孙思邈传》 , 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 , 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 , 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 , 称“此圣童也” 。
具体几岁入学 , 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 。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 。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 , “凡为父兄者 , 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 , 俱要送入社学 。”社学 , 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 。
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 。据《魏书·刘兰传》 , 北魏人刘兰 , 便是“年三十余 , 始入小学” 。
【古代孩子上学晚小学也分快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