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小朋友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在外遇事心情能力不够强,慌张不知如何做?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心理承受能力呢?今天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一下吧
如何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一、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 。
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 。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
二、表扬也应适当
许多的孩子是在充满赞扬的环境里长大的 。即便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也会赞不绝口;而且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往往也会出于疼爱而护其短处 。
这会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闹 。这样的孩子当然无法经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难与挫折 。
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 。
这时,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使孩子对人生中的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
四、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能促进健康 。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的教育”或是“耐错的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
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这样才能使他们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
五、管理好孩子情绪才不怕挫折和困境
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保持稳定的心境,这无疑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基石 。
首先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孩子,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 。
六、让孩子有一个畅通的情绪宣泄渠道
在孩子悲伤沮丧的时候,也让孩子尽情宣泄,就让他去哭个涕泪滂沱,而不是劝孩子“别哭别哭”,“男孩子不能哭”这样的话 。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 。”或者什么都别说也好,就抱着孩子 。4、5岁以上已能够独处的孩子,给她空间和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帮孩子轻轻带上门就好 。
总之,家长、老师不要一味地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捧,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
原因之一:心理封闭
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 。但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到自我封闭,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 。因而遇到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
原因之二:压力过大
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学习、升学压力沉重地压迫着学生的身心 。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升学无望,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 。如缺乏指导,易走极端 。
原因之三:未经挫折
有的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顺风,未经挫折 。平时看去意气扬扬,偶遇挫折却一蹶不振 。
原因之四:被动地位
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方式管理下,绝大多数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依赖他人,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所适从,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
原因之五:知识贫乏
学生课内学习内容比较单纯,课外阅读面又比较狭窄,对怎样进行心理调节、排除忧虑、培养意志,以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则相当贫乏 。
遇到麻烦、挫折,便难以承受,无法解脱 。有的则对青春期生理变化一无所知,对一些正常变化也无端地惊慌失措,成为思想包袱 。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
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惭形秽,不能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
2.适度的抱负水平
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 。
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与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 。
一方面克服困难,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
3.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
【该如何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4.个人与社会的融合
当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和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或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
5.吐出心中的积郁
不良的情绪长期闷在心中,会影响大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 。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心神才能安宁,问题才能得到积极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