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闪点、燃点、自燃?

【闪点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闪点、燃点、自燃?】闪点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闪点、着火点、自燃?) 1、 闪点:易燃液体可以挥发成蒸气并进入空气 。随着温度升高,挥发加速 。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并能闪动火花时,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称为闪燃,发生闪燃的最高温度称为闪点 。从防火的角度来看,液体的闪点是引发火灾的最低温度 。
闪点越低,火灾风险越大
2、 燃点: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的易燃物质,如果与空气一起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并且会继续燃烧火源移开后 。此时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也称着火点 。

闪点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闪点、燃点、自燃?

文章插图
一般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 。
3、自燃:正常情况下,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放出的热量也很少 。. 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氧化过程会加快,析出热增加,不能完全消散和积累 。当它达到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就会自行燃烧,这就是自燃 。物质受热而自燃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自燃点,也称为自燃温度 。
在自燃温度下,可燃材料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即可燃烧 。自然点不是一个固定值,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放出的热量和向外的热传导 。可以看出,同一种可燃物质,由于氧化条件不同,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其自燃点也不同 。
闪点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闪点、燃点、自燃?

文章插图
有两种类型的自燃 。由于外部热源的作用而产生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有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身内部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足以使物质自燃,称为自燃 。
自燃和受热自燃的性质相同,但热源不同 。前者是物质本身的热效应,后者是外部加热的结果 。物质自燃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有的可以在常温下发生,有的可以在低温下发生 。自燃现象本身就说明这种物质的火灾隐患要大于其他物质 。一般情况下,引起自燃的常见物质有植物制品、油类、煤等化学物质 。如磷和磷化氢是自燃点低的物质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