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半导体极限突围

Canva 中的图片可以绘制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幸运年 。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率先走出疫情阴影,产销稳中有升,上市公司股价飙升 。特斯拉的市值约为6000亿美元,超过丰田、通用和福特的总和 。国产新造车企业蔚来汽车6月登陆美股以来,股价涨幅超过1200%,市值也高于奔驰和通用 。这些百年汽车公司 。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大大加速了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的转型,这意味着汽车半导体的价值将大幅提升,全球对汽车半导体的需求将加速增长 。
p>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数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 。当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需求市场,但遗憾的是,国内汽车半导体供应严重依赖进口 。
芯片短缺测试来了
汽车半导体严重依赖进口,已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最大短板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下,汽车半导体的需求激增 。一旦汽车芯片供应受阻,将对汽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
近日,有消息称,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蔓延至汽车行业,导致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停产 。紧接着,大众汽车内部人士证实,公司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并不像传闻的那么“令人震惊” 。
虽然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轮全球芯片荒确实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内车企 。近日,比亚迪表示,汽车行业确实存在一些公开报道中提到的半导体相关产品短缺的情况 。
整体来看,目前芯片短缺对国内不同类型车企的影响是不同的 。
传统车企受影响较大 。尤其是大型传统车企,由于芯片需求量大、品种多,部分芯片储备不足,已经开始影响相关车型的生产 。除上述大众外,东风集团近期生产的搭载更高级别ECU单元或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车型也受到较大影响 。
造车新势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一方面,由于造车新势力大多产量小、需求低,毕竟造车龙头蔚来、小鹏、小鹏的理想月交付量在4000多到3000辆 。5,000;新势力普遍提前备货充足 。

国产汽车半导体极限突围

文章插图
但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不排除未来供应受到更大影响的可能 。因为目前欧美等海外地区的疫情仍在恶化,而国产车用芯片大多依赖这些地区的供应 。以电动汽车“双核”之一的IGBT芯片为例,我国近80%的市场份额被英飞凌、法雷奥、三菱电机等欧美日企业垄断,高-终端汽车芯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
然而,面对汽车芯片高度依赖的困境,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在蓄力,试图缓解“卡在脖子上”的风险 。国内一些车用半导体企业非常执着,也最有信心 。
汽车半导体企业跃跃欲试
对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芯片紧缺的情况,比亚迪表示,不仅可以完全自给,还可以有外部供应过剩 。而比亚迪的供应能力来自于旗下正在努力推进市场化的比亚迪半导体 。
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级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比亚迪半导体拥有包括汽车级功率器件和应用处理器(MCU)在内的协同应用平台,产品已基本覆盖新能源汽车核心应用领域. .
当然,比亚迪半导体在国内汽车半导体领域并不孤单 。采用与比亚迪半导体相同的IDM生产模式的中车时代半导体,近年来从高铁、电网、风电等领域加速向汽车半导体市场渗透;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元件的星辰半导体已将IGBT技术发展到第六代 。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差不远 。
此外,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必备的传感器,一些中国企业也在汽车传感器领域崭露头角 。加特兰微电子、雷神智能、猎鹰眼科技、安智捷科技等初创企业逐渐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