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标行为例子 美国的双标行为有哪些

尽管 BBC 主持人一再打断,萨克斯还是坚持要完成 。他说:“我觉得你报告的前提有点奇怪,采访框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美国总是攻击别国,认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这真是令人发指 。因为我知道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就像,我知道这是多么具有侵略性,我知道生活在一个种族主义社会是什么感觉,因为我恰好生活在美国 。”
事实上,萨克斯去年曾写过关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双重标准和虚伪的文章 。他说,特朗普政府撒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即中国是美国各种问题的根源 。但实际上,“特朗普是当代的麦卡锡,他用影射制造恐惧,让美国人民服从 。”
在他看来,去年疫情期间,特朗普不仅对中国的行动视而不见,而且不顾事实贸然攻击中国 。“这也符合特朗普对华一贯的策略 。比如,美国政府多次声称华为等中国高科技公司直接威胁美国安全,但未能拿出任何直接证据 。”
双重出价不止于此 。
BBC等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并不新鲜,采取双重标准 。
不久前,法国《世界报》等媒体报道了法国东部下莱茵省一所监狱为囚犯安排“有偿劳动”的做法,并高度评价该监狱帮助囚犯改善的做法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同样是促进就业,但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却遭到西方媒体的攻击和抹黑 。
于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愤愤不平,连问三个问题:为什么法国囚犯可以通过有偿劳动享受提高再就业能力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而普通的各族劳动者在新疆就不能选择自己的职业,平等就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吗?为什么新疆的普通人就连法国犯人都不能拥有呢?为什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扶贫就业措施被称为“强迫劳动”?
没想到BBC采访人员问华姐:拿法国囚犯和新疆人比,新疆人都住在监狱里吗?

美国双标行为例子  美国的双标行为有哪些

文章插图
看看这个想法,尤其是 BBC 。
针对这个问题,华姐说:从这个对比中可以看出,一些西方国家和一些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是根深蒂固的 。法国囚犯可以有权利,普通中国人和普通人不能 。是什么原因?
记得今年年初,BBC拍摄了一部关于《重返武汉》的纪录片,但中国网友发现画面暗淡,而中文版则正常,而且两个版本是同一人出品的团队 。
记得今年年初,当美国的抗议者冲进国会时,媒体一致谴责这是一起“暴力事件” 。这些人是“暴徒”、“极端分子”、“恶棍”和“耻辱” 。但是当他们形容香港的暴力抗议者时,他们用“美丽的景色”将暴力抗议者美化为“民主英雄”……
请记住,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三位特别报告员最近向美国政府发出联合指控信,指责美国政府和军方继续侵犯关岛查莫洛土著人民的人权 。美国主流媒体对人权问题很敏感,对此却集体沉默 。
对于这些知名的双重标准媒体,华姐的话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态度:新闻的生命在于真理 。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不能随意散布谣言,抹黑攻击中国 。如果一些西方媒体继续把意识形态置于现实之上,将进一步加速西方媒体声誉的破产 。
外媒双重标准的背后
外媒的双重标准也体现了西方政客对中国的双重立场 。
美国双标行为例子  美国的双标行为有哪些

文章插图
近期,美日部分官员频频指责中国的环境问题,要求中国提前实现碳中和承诺 。美国在要求中国环保的同时,坚决支持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计划 。
请注意,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申请的可再生能源专利数量居世界之首,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等可持续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