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锥蝽咬了会得艾滋吗 被咬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被锥蝽咬了会得艾滋吗 被咬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文章插图
被锥蝽咬了会得艾滋吗
不会 。
网传被锥蝽咬了会得艾滋病 。
事实 这是误读 , 真正的说法是:被锥蝽咬了 , 在美洲的发病爆发形态十分类似于早期艾滋病的传播 , 因此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 , 其实通俗的说法是叫做“锥虫病” , 而不是真的会感染艾滋病 。
为什么被称作新型艾滋病
1、类似艾滋病一样的确诊难度 由于锥蝽的唾液中含有麻醉成分 , 人被叮咬后甚至都没感觉 , 而美洲锥虫病又隐匿性极强 , 可长达20—30年 , 目前在临床上确诊此病症的难度极大 , 确诊率极低 , 类似艾滋病一样的确诊难度 , 因此被称之为“新型艾滋病” 。
2、传播方式类似艾滋病 被锥蝽咬了得的“新型艾滋病”和艾滋病一样 , 可以通过母体、血液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传播 。
3、晚期无特效药治疗 另外被被锥蝽咬了得的“新型艾滋病” , 和艾滋病一样 , 无疫苗可以预防 , 到了晚期几乎没有特效药 , 只能针对出现的相关病症予以对症治疗 。
锥虫病和艾滋病有何不同
1、传染途径不同 艾滋病由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 主要通过性传播 , 而锥虫病主要是通过锥蝽传播的居多 。
2、病原体不同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 , 而锥虫病的病原体是克氏锥虫 , 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 , 并不会像艾滋病一样广泛地流行传播 , 而且该病也不会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
3、感染症状不同 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在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一旦发展为艾滋病 , 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 , 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 , 随着病情的加重 , 症状日见增多 , 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 , 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 , 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 , 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 , 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 。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
锥虫病 感染锥虫病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 。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 , 猝死等发生 。
4、治疗手段 艾滋病 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 , 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 , 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 。不能进食者 , 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加强支持疗法 , 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 , 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
锥虫病 感染早期可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 , 但婴幼儿急性期感染者常预后不良 , 未经治疗已进入慢性期的患者只能对症处理 。
被咬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1、被艾滋病人咬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低;
2、被蚊子等吸血昆虫咬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零 。
分析 1、被人咬是否会感染艾滋病 , 往往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出血 。如果咬人的艾滋病患者嘴里面有血 , 被咬者同时也出血了 , 就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传染 。这个时候 , 应该到医院 , 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 进行阻断治疗 。不过 , 被咬伤出血感染艾滋病几率其实也只有3/1000 , 感染风险较低 , 无须过于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