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无学历要求” 条件放宽但标准不降

【现实挑战】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养老服务人员招收难、留用难
【养老护理员“无学历要求” 条件放宽但标准不降】【应对策略】《国家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提高技能要求,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喂老、送药、助老康复——养老护理员是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人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据调查,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在1300万人左右,但实际从业人数不足30万人 。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全国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 。本标准是指导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老年护理职业行为的基本依据 。
据了解,根据养老工作者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2019年版《标准》进行了多次重大修订 。
需要纳入“痴呆症护理”的新技能
参加今年9月举办的“全国护工大赛选拔赛”的孙宏鑫,年仅23岁 。他在三年的工作中完成了从一线护士到经理的转变 。他对养老工作的“难点”有着深刻的理解,经常面对“负面情绪”和“负能量” 。“养老院的老人基本都80多岁了,身患各种疾病,甚至不能自理,尤其是老年痴呆老人,有时候你对他好,他不理解,甚至骂你,打败你 。”
因此,对于老年护理人员来说,不仅要机械地完成各种护理“任务”,还要在护理过程中传递更多的关怀和善意,这是一种更高品质的服务 。对于照顾者来说,他们需要化解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 。孙宏鑫过去常常和楼层管理人员谈自己的不适和不快,或者听听音乐来缓解 。现在,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听取护士的意见并给予指导 。护士的负面情绪只有得到释放和化解,不断从外界获得正能量,再传递给老人,才能提供可持续的优质服务 。
针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2019年版《标准》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需求进行了修订,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养老服务人员技能要求进行了新的修订 。在所有职业级别中添加;对老年人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基础知识”中增加了“消防安全”的内容;关注失智老人的照护需求,将“失智照护”纳入各职业层次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积极探索“高级顾问”服务实践,新增“能力评估”、“质量管理”等两项职业技能 。
从业者门槛调整为“无学历要求”
2019年版《标准》放宽了护理人员的入职要求,引发社会关注 。为吸引更多人从事养老工作,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将员工“普通文化程度”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职业见习2年以上”调整为“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1年以上(含)”;明确未获得小学毕业证书的考生,理论知识测试可以通过口试进行,
业内人士认为,老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从事养老工作,这与初中毕业的刚性条件关系不大 。降低准入门槛,为更多没有受过教育但热爱养老工作的人打开一扇“窗口” 。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很大帮助 。
当然,护理工作“无学历要求”并不意味着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加强素质教育,使他们尽快掌握基本的职业要求和新技能,更好地从事护理工作 。在老人护理等服务领域 。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他们用更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满意 。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从业者有“向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