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容易得什么病 解析春天最易遭遇的23种疾病!( 五 )


3种普通疾病
1、上火 春天虽然气候适宜,但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份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 。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 。
治疗
以饮食和中药治疗为主,多吃一些清热解毒,利湿下火的食物,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苦瓜、冬瓜、西瓜、薏仁等 。
预防
1.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
3.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
4.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

2、春困 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客观反应 。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内源氧,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 。
治疗
建议早睡早起,进行合理适量的运动,从瘦肉、鸡肉和低脂奶制品中摄取的蛋白,有助于提高人的精力,不容易觉得易困 。

3、抑郁、失眠 春天是各类精神疾病的多发期,由于气 压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加上天气多变,也常常使正常人的情绪波动较快 。
治疗
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 。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这样都排解不了不良情绪,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心理疏导 。
4种其他疾病
1、脑梗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尤其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因此脑梗塞又进入高发时期,其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
预防
1.首先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
2.其次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低糖、注意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
3.当季节交替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容易患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

2、骨关节病 冬春交替时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也比较大,因此一定要防范骨关节疾病 。
预防
1.在日常生活种药做好防寒保暖;
2.做自我保健按摩,以驱散风寒、缓解疼痛 。同时也应加强户外锻炼;
3.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多摄取一些含大量维生素食物,以减缓骨质疏松,增强体质,减少骨关节疼痛的发生 。
3、肠胃道疾病 天气变暖和了,外出的机会增多,在外就餐或者在外活动时用脏手拿东西吃,都容易感染病菌,患胃肠道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
预防
1.饮食一定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
2.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 。
3.不要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 。
4.不要随意采摘野菜、野果来吃,吃一些春季的野菜时,要注意先弄清食用方法,避免食物中毒 。
4、佝偻病 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初春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易发生佝偻病 。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喜哭闹、烦躁、晚上睡眠不安,易惊醒,常有'夜啼',出汗多等现象,尤其在刚入睡时,常常汗湿枕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