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降了姜维*了吴国趁火打劫罗宪率两千人坚守

在大家的印象中,貌似赵云这个最后一位五虎将去世后,蜀国就没大将了 。其实不然,蜀国后期还有“小五虎”,虽然比不过刘备时期的“五虎将”,却也算得上是各个骁勇善战,实乃一时良将 。

“小五虎”分别为:“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音ni)”(也有人说将廖化换成句扶),其他的诸如魏延、姜维、马岱更是声名远播 。
而有一位奇才却被大家所忽视了,甚至可以说名不经传,他就是罗宪,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期守城良将前三甲 。
三国善于守城的名将有很多,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张辽、曹仁,然后还有郝昭,这个郝昭是非常厉害的,曾用一千人坚守陈仓,诸葛亮率了三万任是没能打下来,最终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三国演义》里被夸大了,说郝昭有三千守*,诸葛亮进攻部队更是多达三十万) 。

罗宪凭什么能和曹仁、张辽、郝昭这样子的名将并列呢?这么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人物,真有那么厉害吗?
咱们来看看他的生平介绍吧 。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 。父亲罗蒙,三国时任蜀国的广汉太守 。罗宪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很早出名 。师从谯周,谯周的门人称他为子贡 。罗宪正直诚实严整;待士不倦怠,轻财好施舍,不经营产业 。
谯周这个人还有个徒弟叫陈寿,没错,就是那个写《三国志》的,谯周这个人没什么骨气,就是他力排众议劝说刘禅降的魏国 。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罗宪在蜀国入仕当太子舍人、宣信校尉 。两次到吴国出使,得到了吴国人不错的评价 。
从这可以看出,罗宪这个人一开始是做文*的,师父也是文*,没想到他却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
公元258年(景耀元年),陈祗**,黄皓开始专政,众大臣多依附他,罗宪独独坚正不移 。黄皓憎恨他,贬他为巴东太守 。当时大将*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当阎宇的副将 。
黄皓这个人就不多说了,也就是个普通的祸国殃民的宦* 。阎宇个人倒觉得是个人才,他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和审时度势,能力有又没有什么太强的原则性,也就是说他不失为一员良将,可是却不顾名声,依附黄皓,以巩固自己的权势 。
其实阎宇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候原则性太强,做事还会束手束脚 。就如明朝时期的胡宗宪一般,个人觉得他是有理想的,那就是主政江南,不被人掣肘,然后将江南的一切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上,以最终平定倭寇为他的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择手段,依附于*臣严嵩,最终严嵩倒了,他也被冤*,还落了个骂名 。可是胡宗宪这个人在严嵩一党的支持下,实事是办了不少的,是名副其实的抗倭名将 。
而阎宇明知道罗宪这个人和黄皓有过节,依然重用他为副手,从这也看得出,阎宇这个人为了维护他想维护的东西,还是有一定原则和手段的 。

邓艾从阴平笑道偷袭成都,阎宇奉命回守,留下了两千人给罗宪守永安城 。可是没等阎宇的援*回援,刘禅就降了,消息传到永安后,引起了一阵*扰,文*出身的罗宪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果断,当场斩了几个作乱者,稳定了永安的局势 。
不久吴国见蜀国灭亡了,派盛曼将*来劝降罗宪,罗宪却说,你丫太会落井下石了,老子的国家和你们是盟友,现在我们国家蒙难了,你们却要来趁火打劫,我才不干,我宁肯做个投降的俘虏,也不便宜了你们这些小人 。
于是罗宪也降了魏国,然后秣兵历马,吴国见暂无可乘之机便退走了 。
而后来钟会在成都叛乱,他本人还有姜维、邓艾等名将都在乱*中被,蜀国有很多城池都成为了无主之地,而永安城又对吴国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吴国便派出了头号战神——陆抗率兵三万,势要夺取永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