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照顾心脏病宝宝,要多观察、提高警觉!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照顾心脏病宝宝,要多观察、提高警觉!

文章插图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 1.心脏结构问题: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畸形最常见,其发生率约1%,其中部分目前已知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多数为原因不明 。
临床表现
有些疾病很早即有明显症状,也有些很晚才出现,比较明显的两大症状包括:
发绀:因血液中含氧量不足,嘴唇、口腔黏膜或手指很容易呈现紫色 。
心脏衰竭:多数是因为肺部过度充血,造成婴儿呼吸急促,喂奶时间延长,奶量也会下降,长期下来宝宝的体重成长迟滞,活力下降 。
当然,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许多小婴儿是因为心杂音转介到小儿心脏科医师的门诊,医师会先透过听诊和身体检查,判断是否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再进行相关的仪器检查,例如心脏超声波 。
2.心律不整:心脏传导信号异常造成,容易出现心跳过快或过慢、或是不规则,只有少数可确定是基因方面异常导致,大部分婴儿心律不整原因不明 。
临床表现
出现时间可能早在胎儿时期,也可能很晚才出现,主要症状包括心脏衰竭,或是心脏输出血液量降低,以致突然昏倒,甚至猝死 。
后天性心脏病 1.川崎氏症:全身性血管发炎,原因不明 。
临床症状
持续发烧超过5天,眼睛出现结膜炎,口腔黏膜和嘴唇变红,出现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皮肤起红疹,手指、脚趾水肿或脱皮 。比较严重的症状主要和心脏有关,引起冠状动脉发炎导致冠状动脉瘤,这些血管瘤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或猝死 。
2.心肌炎:发生在婴幼儿主要和感染有关,以病毒感染居多,少数是因为代谢性问题造成 。
临床症状
心肌炎可能影响心脏功能,也可能伴随心律不整 。川崎氏症和心肌炎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当中最常见的 。
3.心肌病变:部分原因是心肌炎急性期过后留下的心肌损伤,其他少数是已知先天性基因异常,多数原因不明 。
临床症状
多以心脏衰竭、心律不整为主要表现 。
婴儿心脏病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
不是所有的新生儿心脏病都需要治疗,有些疾病症状轻微可能只要定期追踪即可,病情会随着宝宝长大得到改善 。假如有明显症状,或因疾病的特性,经评价可能需要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导管、手术治疗 。
至于治疗的时机,必须看疾病特性以及症状,有些心脏疾病需要及早做积极的处置,有些可以再观察看变化,或等孩子到某个年纪,或体重增加到一个范围再安排手术或心导管治疗 。
照顾心脏病宝宝,家长要注意哪些事项
家长知道宝宝有心脏病,一定很担心,照顾过程也会特别小心,害怕将来留下什么后遗症,由于心脏病种类多,严重度也都不一样,有些心脏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并且要密集观察疾病变化,所以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是最重要的 。
照顾上的重点:
1.注意宝宝的活力、精神状况、进食情形,以及排尿量等等 。
2.家长也会担心饮食方面是否有禁忌,比较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心脏衰竭幼儿,有时要控制水份、盐份摄取,配合热量较高的特殊配方,医院会根据不同程度的心脏病宝宝,给家长不同的卫教 。
3.喂奶困难该怎么办?有的心脏病宝宝因心脏衰竭,以致无法一次喂太多量的奶,必须分段喂食 。如果喂食困难的状况严重,可能是因心脏衰竭的程度加剧,有时需要近一步治疗,这也是家长照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警讯 。
如果无法吃太多,有时需要热量较高的特殊配方,增加热量的浓度,让宝宝在不需特别费力的情况下,一样能摄取必须的热量和营养,但不一定每个心脏病宝宝都需要,这在宝宝治疗后出院前,医护人员或营养师会给家长建议,选择适合宝宝的特殊配方奶粉或补充品 。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医生会在住院期间给予适当治疗,等宝宝喂食和体重成长稳定才会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