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宜信坏账的真正内幕 宜信坏账( 二 )


线上与线下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的匹配时间 。宜信的一项基本安排是,创始人唐宁先借钱给借款方,然后唐宁把债权转让,自己成了超级债权人或者居间人 。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债权的组合分拆,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及类固定收益化,同时克服了线上模式极度依赖用户主动寻求贷款因而发展速度缓慢的劣势 。劣势在于:这种分拆循环、资金与资产无法一一明确对应的模式,让投资客户实际上不清楚自己资金的真正投向,对于平台来说,风险隔离“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 。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宜信后来逐渐转型 。
【揭秘宜信坏账的真正内幕宜信坏账】其实,业界对宜信的风险把握能力一直存在质疑 。据传,2012年8月以前,宜信奉行线下推销、集中审批制度:全国的贷款均通过互联网提交资料,最终由位于北京的信审部门拍板 。但随之而来两个问题:一是全国“一刀切”,优质客户无法获得特别优待;二是风控不了解贷款当地金融生态,容易出坏账 。事实证明,一套审批制度打天下的路子行不通 。所以从当年8月开始,宜信在广东试点风控前置,审批权下放到城市 。
但是,金融是一个考验人性的职业 。2015年8月,据深圳法制频道《法治时空》报道,宜信员工涉嫌伪造客户签名,高价贩卖客户资料 。
2016年,宜信普惠二度踩雷 。当年4月,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称一家名为智鼎科技的公司以招聘为名,引导应聘人借款,变相收取培训费,发放贷款的是宜信普惠 。当年国庆期间,宜信再次卷入教育信贷风波 。据新京报报道,英语培训机构环球托业停课关门,公司前控制人失联 。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未对合作机构的资质尽到审核的责任 。
明天:继续辉煌or走向灭亡
作为国内最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一,宜信的版图早已超越了一般的P2P借贷平台 。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宜信财富能够提供生活和投资两大类服务,除了销售各类理财产品,还提供投资移民、海外置业、家族信托、保险保障、财税规划、高端学习、子女教育、公益慈善等等服务 。
4月14日,在“2018宜信财富尊享年会”上,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对宜信财富的“过去、现在、未来”做了一篇详细的解读,并宣布了2020年宜信集团整体上市的战略目标 。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 。实际上,早在2015年,号称中国互金第一股的宜人贷足足递交了三次上市申请,才成功登陆纽交所 。分析认为,美国证券交易机构并不待见宜人贷:一是中国P2P模式的通病,运作模式不纯粹,“重重套路” 。二是宜人贷在利润方面的种种“假象” 。据当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宜人贷2013年亏损834万,2014年亏损450万,而2015年上半年竟然是盈利1700万美元 。
宜人贷在招股书中提到,当年宜人贷的很大一部分客户都由宜信所推荐,这些贷款的比重甚至高达六成以上 。分析认为,宜信是挑出集团内部最优质的线上业务部分给了宜人贷,宜人贷一家平台的上市,掏空的是整个宜信的集团之力 。上市表面看似光鲜,但当上市这件事回潮后,下一个让企业继续发力的增长点也十分难寻 。
也有专家认为,宜信虽然发展得早,有先发制人的优势,但是模式并不健康 。如今宜信正面临的大问题是:资产太重,几百个门店,养了上万员工,这需要高额的运营成本来支撑,所以宜信就拼命做大业务规模 。但优质借款人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只做优质人群的生意,宜人贷和宜信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现在宜信管理的资产体系中,占比最高的还是评级偏低的客户 。做这类人群的借款,服务费高,利息也高,平台是有钱赚的,当然风险也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