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韩信为什么不背叛刘邦,自己为王?真的是像他对蒯彻说的那样不忍心?还是对武涉说的感恩忠心刘邦?
韩信真的是妇人之仁,不忍心背叛吗?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是“妇人之仁,不能成事”,自己又岂会妇人之仁?再说,说武将仁慈本来就是笑话,所谓“慈不掌兵”,*在韩信手上的人不下五十万,他能仁慈?能不忍心背叛?
韩信真的是忠心?不愿背叛刘邦?古代武将能说忠心?忠臣只是帝王树立的标杆,作为臣子学习的楷模,神话而已,看看当时的各股势力是如何在项羽刘邦两边倒就知道了,没有任何忠心可言 。韩信并不是刘邦嫡系班底,实力又让刘邦忌惮,她自己是清楚的,即使他自己忠于刘邦,刘邦也不会信任他的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造反?
归根结底是实力不够罢了,刘邦对韩信势力的钳制太厉害了
皇帝总爱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对于臣子恐怕没人会信,皇帝自己也不会信,但会这样说来表示对臣子的信任,用以安抚拉拢大臣,消除其疑虑 。皇帝真实想法“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能接触高层的都是精英,个个都胸怀大志,手段高超,想驾驭他们谈何容易,但又不得不用他们,比如韩信 。
对于刘邦来说,要夺取天下,他不得不用韩信,但绝不可能信任韩信,即便是他的沛县的班底都不可能绝对信任,何况半路出的韩信?他知道对韩信来说,封侯拜将是他追随自己的目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方法制衡他 。
网络配图
韩信曾经两次被刘邦削夺*权,刘邦单骑到韩信*营,趁韩信睡觉的时候,偷取兵符,夺其权柄 。韩信的治*才能恐怕没人会怀疑吧,可是刘邦却可以在不惊动韩信的情况下,偷出兵符,可以看出韩信在*中势力并不大,至少*中没有他的人 。(对比汉文帝巡视周亚夫的细柳*营的事就很明显了 。)
首先说权力上的制约:刘邦给了他带兵权,但没有*中人事权,他提拔不了任何人,自然就不能建立自己班底了,不能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刘邦安排的*中高层**全部都是自己的亲信,比如曹参、灌婴、张耳 。韩信*主要由曹参(步兵)、灌婴(骑兵)控制,中层少壮派也都是刘邦的嫡系,韩信对*队的权利,仅限于指挥权,想在这样的*中造反,天方夜谭 。
随着战争的推进,收编的降兵和新招的*队使其发展壮大,每当这个时候,刘邦会派人来,带走大部分*队,只就给他很少一部分 。
战略布局上的制约:假使韩信据齐地自立为王,形成割据,那么,齐国内部有曹参灌婴的*队制约,在齐国南方还有张耳、彭越的夹击,刘邦也会派*前往持援 。
退一万步,韩信割据齐国成功了,又能三足鼎立?甚至夺取天下?
有人会说,当然会了,韩信可是兵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定能夺取天下 。项羽会告诉你,骁勇善战会累*你的,东征西讨疲于奔命,论打仗,项羽和韩信都身经百战几无败绩,韩信并不比项羽强多少,垓下之围之所以能取胜,是多股势力夹击项羽的结果 。仅靠他一个人打天下能打多少场战争?
夺天下会打仗是没有用的,试问有多少开国皇帝是自己打仗很厉害的?秦始皇?刘邦?刘备?杨坚?李渊?赵?朱元璋?校长?都不是 。他们不需要自己会打仗,手下大将能打仗就行了,而自己能驾驭他们 。
打天下需要的才能并不是会打仗,而是要会用人、有战略眼光、沉稳、睿智、阴谋阳谋并用,用曹操的话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显然,这些都是韩信所不具备,韩信的才能,不过以统帅罢了,这个他自己是清楚的 。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