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学意义

互联网进化论2007年第一次在中国被提出时,一个重要的推论就是,互联网正在从一个原始的,不完善,相对分裂的网络进化成一个统一的,与人类大脑结构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它将同样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中枢,自主和记忆神经系统 。我们将互联网这一结构命名为互联网虚拟大脑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不断成熟将对神经学产生重大的启发式影响,例如人脑中的地址编码,信息搜索引擎,路由协议等问题 。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学意义】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已作为论文正式发表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世界上从科学的角度明确了互联网与神经学的关系,这些研究在西方国家因该还没有开始,因为2008年7月,我们向美国计算机领域著名的ACM期刊投稿时,依然被拒.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美国科学家还不认同互联网进化成类脑结构的观点 。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学意义

文章插图
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西方陆续提出了超级脑,天网,地球脑,全球脑等观点,但还都属于科幻,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思考,也从来没有进入到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只有21世纪互联网在web领域,传感器领域,视频,音频采集领域的发展,人们才有可能意识到互联网与人脑结构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西方国家还没有任何一篇学术论文开始探讨互联网与神经学的关系问题.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科学意义

文章插图
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吕乃基教授在其博客中指出“刘锋及其团队关于互联网进化的探讨极富前瞻性和挑战性 。关系到互联网的发展、对人脑及思维的认识、人与互联网,以及对于进化的理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有必要从IT、网络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等不同角度加以研究“[1]这不但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对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
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发现,互联网进化论的提出不是一个点的突破,我们想信它背后隐含了一个庞大的科学领域.对于这个崭新的科学领域,我们也坚信中国的研究已经远远走在世界的前面.
[1] 东南大学吕乃基教授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