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娘娘”和她的十五个“豆娃”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的育种人生 吉尼斯记录叠豆子( 三 )


有专家认为 , 与一些国家已建成全球布局的一体化现代育种体系相比 , 我国种业发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培育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不畅 。大豆品种选育时间长、种植面积波动大 , 以及投资回报慢、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等因素 , 导致了我国大豆种子企业的科技水平不高 。
提高单产 , 摆脱对进口大豆的严重依赖 , 提升自给率 , 是大豆育种人的重要课题 。
大豆有四个主要的性状维度:丰产性、优质性、抗性和广适应性 。通俗地说 , 它们对应人类需要大豆实现的四个主要指标: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抗病虫害、能适应不同环境 。
但是在野生大豆生长过程中 , 四个指标相互冲突 , 无法完美融入一株植株中 。育种人员要做的 , 就是通过杂交 , 将不同野生大豆个体的优质性状组合到一起 , 在平衡四个指标的同时 , 尽可能提升单个品种中每个指标的绝对值 。
“我们选择在夏天 , 豆株花朵含苞待放的时候 , 用镊子拔掉母本豆株上的雄蕊 , 然后将父本豆株上的花粉授给母本豆株 。杂交就这样开始了 。”
李艳华用一句话就能概括杂交繁育的起点 , 但她明白 , 从6至7代的繁育过程 , 到性状稳定后进行决选 , 再到参与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等评比 , 这不啻一场小小豆子的艰苦“长征” 。
杂交授粉通常在7月进行 。李艳华团队需要冒着酷暑 , 用镊子一点一点授粉 , 在地里一干就是一天 。授粉需要手稳眼尖 , 这是对体力和心态的双重考验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授粉母本的成活率一般不超过30% 。这意味着 , 李艳华团队在整个夏天的有效做功 , 只有三成 。
想要“孩子”脱颖而出 , 李艳华奉行“鸡娃式”培育模式 。株高一般在80-90厘米之间、豆粒要尽可能圆、出现病害一票否决……“任何环节有一项不合格的指标 , 这株苗就不能要 。有时候一年种下来可能一株合格的都不剩 。”李艳华说 。
豆种从杂交开始到“拥有姓名” , 一般需要10-12年 。即使再顺利 , 最少也需要8-9年 。为了保证在更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高世代豆种 , 李艳华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保平村租了30亩地 , 建立了南繁基地 。如候鸟一般 , 李艳华在每年大豆生长周期开始时携带大豆往返南北 , 开启新一季杂交繁育 , 同时进行数据记录和豆株管护、淘汰 。
李艳华乐于在“孩子”成长中发掘未知:“有的孩子长得快 , 有的长得慢;有的脸比较圆 , 有的比较扁;有的肤色金黄 , 有的显得暗淡;有的性情温和 , 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害羞内敛 , 有的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哪一个孩子是最好的?只能培育他长大后 , 再来评价 。”
“鸡娃”的背后 , 却是残酷的“生”与“死”正负两极 。每一个杂交株 , 在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优胜劣汰 , 甚至有些注定要牺牲在“黎明前”:“有的品种我做了六七年 , 最后在审定环节被淘汰了 。”李艳华说 , 繁育了这么多年 , 早就有了感情 , 但是为了优中选优 , 再舍不得 , 也要尊重规则 。这不仅仅是顺应物竞天择的道理 , 更是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