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古宅新韵架起文化沟通桥梁——三位“老外”和传统村落的故事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优玲、樊曦、丁怡全
古老中国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坐落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悠远的历史、迷人的风光,让人想要归来、想要守护,想要在此安放时光 。
这里,有三位外国人守护传统民居的故事,他们将老建筑修旧如旧,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故事一:“老宅子在,古村的精神气质就在”
春回日暖,草长莺飞 。广西桂林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南非建筑师伊恩·汉姆林顿迎来了村庄生活的第14个春天 。
2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伊恩来到旧县村,对当地传统民居一见钟情 。看到有些村民拆了老宅子盖水泥房,他萌生出拯救一幢老房子的愿望 。
【古宅新韵架起文化沟通桥梁——三位“老外”和传统村落的故事 另类世界之最】“这个愿望如草生根 。2009年,我再次来到旧县村,从2010年到2012年间一共租下了六栋老宅,一租就是20年 。”伊恩说 。从此,旧县村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
和村里的老师傅一起,伊恩秉承最大限度还原传统建筑面貌的原则,修补年久失修而坍塌的院墙,尽量保留屋子里的每一件家具,通过现代工艺让它们继续发挥功用 。
他经常到村民家里“捡垃圾”,废弃的窗户被改造成特色茶几、破旧的米桶成了另类储物箱,斗笠、蓑衣成了墙上的立体装饰画……2011年,伊恩将第一栋老宅修缮完毕,开办了他的第一家民宿 。
伊恩说,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旧县村,他修缮的民宿也成了村里老宅保护的样板 。2012年旧县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当地居民和外来投资者纷纷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改造,让许多乡间老宅焕发新的生机 。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老宅的价值 。这些老宅运用当地材料,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环境、历史文化因素,住起来冬暖夏凉,非常舒服 。”伊恩说 。
还有7年,伊恩最先租住的老宅就要还给主人 。当采访人员问他是否会有不舍或感到“吃亏”,伊恩笑着说,这些年,他已经成为村子的一份子,婚丧嫁娶、孩子出生,村民都会邀请他参加仪式,这样的生活很有意义 。
行走乡间,伊恩正在忙着租赁、修缮更多的老宅,让更多向往本真质朴生活的人们有心灵的归处 。“老宅子在,古村的精神气质就在 。”他说 。
故事二:“我是一个‘小土豆’,愿为中西文化交流作自己的贡献”
苍山脚下、洱海之畔,云南大理喜洲镇城北村,美国人林登刚结束他的《寻乡中国》新书分享会,回到喜林苑客栈 。
喜林苑本是民国时期的老宅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多年前,林登辞掉了美国的工作、卖掉房子,带着太太和两个孩子,来到城北村,受当地政府委托着手修缮、打造这座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宅院 。
为更好修缮老宅、保留原貌,林登聘请了100多位村民 。“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对老宅特点和结构的了解上,他们是专家 。”林登说 。
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门楼木雕……老宅的南北两院有着白族特有的“三坊一照壁”建筑形式,林登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的云南各地的老物件摆放在宅子的各个角落 。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近处为喜林苑(无人机照片,2022年8月27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曹梦瑶 摄
“从最初确定意向到修复完成,直到喜林苑投入运营,差不多花了4年时间 。”林登说,房间完全保留着原有的样子,没有电视投影、豪华浴缸、玻璃幕墙等现代设施 。
- 马克:最有成就感的是,通过进博会大平台,在中国和新西兰之间架起一座“甜蜜之桥”|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64 马克中国之最
- 古宅为什么会多发灵异事件是鬼魂还是幻觉
- 灵异恐怖故事为什么大多发生在古宅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