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标准


骨折复位标准

文章插图
解剖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标准即将断了的骨骼严丝合缝地完全对位,除了骨折线以外,通过x光照片看起来和没有骨折前一模一样 。
功能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是指骨折虽然对得差一些,但同样能长好,且对以后的关节活动及负重功能影响最小 。
1、骨折处无旋转移位(上肢骨干仅允许10~15°旋转);
2、与骨骼生理弧度一致的成角不大于10度;
3、肢体短缩不超过2厘米;
4、骨折断端至少有1/3接触 。
小孩的功能复位标准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各种创伤容易修复,骨折愈合快,并且具有很强的重新塑形能力,因骨折对得不好而引起的畸形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 。
如果小孩复位的位置不佳引起的畸形,长大后均能自行矫正,看不出骨折痕迹 。所以对于小孩子的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更宽,允许轻度重叠或成角(骨干对位1/4,重叠在2厘米以内) 。
骨折部的旋转移位标准
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轻度成角移位,日后可行塑形矫正 。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成角移位,不能自行塑形,必须于复位时完全矫正 。
【骨折复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