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谐

心理和谐【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 , 并对外界事物抱存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 。主要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 , 以及人际心理和谐 , 心理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内在心理基础 。人们的心理对社会和谐有特殊影响作用 , 主要表现为主体对社会和谐的行为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 。人们心理和谐 , 就会心情舒畅 , 产生自我满足感和社会美感 , 对社会矛盾现象持平静、适度和积极的态度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一种微观基础 。
基本介绍中文名:心理和谐
外文名:Psychological harmony
特点: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
分类:自体和谐、空间和谐和时间和谐
历史“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兵法》里:“畜之以道则民和 , 养之以德则民合 。和合故而能谐 , 谐故能辑 。谐辑以悉 , 莫之能伤” 。“我们讲和谐 , 不仅要人与人和谐 , 人与自然和谐 , 还要人内心和谐”(季羡林 , 2006) 。和谐是全体人类的共同梦想 , 也是心理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其实质就是努力实现人类和谐的历史 。心理动力学派强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和谐;认知行为主义追求认知、情绪、行为的和谐;人本主义心理学重建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后现代心理学提倡人与世界的和谐 。内容特点心理和谐是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係 。其特点是:(1)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 。表现为人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上的协调一致 。(2)为人处世上的理智性 。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过激行为 。(3)心理体验上的愉悦性 。心理和谐的人也有喜怒哀乐 , 但积极愉悦的体验占主导地位 。(4)表征意义上的总体性 。心理和谐的人也有心理矛盾、冲突的时候 , 心理的某些成分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和谐 , 但他能将这样的冲突和矛盾控制在儘可能短的时间和儘可能小的範围内 。(5)持续时间上的稳定 。总体意义上的心理和谐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 , 甚至构成了一个人相对稳定的特质 。主要内容国内实战派心理学家、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李不言认为 , 心理和谐的主要内容包括:1、自体和谐(身心和谐) 。身体各脏器之间以及身心之间要和谐相处 , 各种营养元素、能量等要均匀、协调分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人体有自我平衡、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协调等医疗功能 。人体的这种自我协调功能 , 是天生的、主动的、条件反射式的客观行为 , 是大脑、神经、经络、血管等组织器官本能的行为 。机体某些器官的器质或功能性破坏 , 在能量代谢方面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 , 病变器官也会向大脑皮层发放恶性信息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某些生理疾病 , 会合併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失调;某些所谓身心疾病往往伴随抑郁症状 , 如溃疡性和痉挛性结肠炎患者总是灰心丧气、愁眉不展 。同样地 , 带有歇斯底里和神经症倾向的病人 , 由于容易接受暗示而破坏了机体的心理防御和免疫能力 , 从而导致器质性病变 。2、空间和谐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主体 , 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与之相适应的特定人群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 并不是源于自身的区别 , 而是环境差异产生的多样性 。一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桔生江南则为桔 , 生于淮北则为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正是由于适应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 , 才出现了各色人种 。一是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社会环境不同 , 造就了个人的身心机能与体质的差异 。社会的变迁 , 会给人们的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带来相应的变化 , 从而影响人的身心机能的改变 。环境对人的改变是深刻的 , 也是最难以适应的 。空间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从生到死 , 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 。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 有时变化很大 , 人为了自我的生存和发展 , 就需要採取主动的或被动的措施 , 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来说 , 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 。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环境 , 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较大的影响 , 从而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 , “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 , 并解释说:“故贵脱势 , 虽不中邪 , 精神内伤 , 身必败亡;始富后贫 , 虽不伤邪 , 皮焦筋屈 , 痿躄为挛 。”不利的社会环境 , 如家庭纠纷 , 邻里不和 , 亲人亡故 , 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係紧张等 , 可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和稳定 , 不仅易引发某些身心疾病 , 而且常使某些原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病情加重或恶化 , 甚至死亡 。3、时间和谐 。任何人都有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时态具有连续性、逻辑性、统一性 。现实是一个人“此时此地”的生存状态 , 历史负载着一个人曾经的经历 , 未来装载着一个人美好的希望 。昨天的现实是今天的历史 , 而今天的未来又会成为明天的现实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 , 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徵 , 称为心理年龄特徵 。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 , 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 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要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徵 , 这就是人与时间的和谐 。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时间)特徵 , 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时间)特徵 , 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 , 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