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 声声慢

声声慢(词牌名)【词牌名 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风求凰”等 。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有平韵、仄韵两体 。平韵者以平韵者以晁补之、吴文英、王沂孙词为正体,格律有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等,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等五种变体 。仄韵者以高观国《声声慢·壶天不夜》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 。另有双调九十九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等五种变体 。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
基本介绍词牌名 :声声慢
别名:胜胜慢、凤求凰、寒松叹等
正体字数:九十七、九十九
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
流行年代:宋代
始兴年代:宋代
词牌沿革声声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 。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曲子”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乐谱,往往在一个调名之内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 。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慢词并不自宋始,唐代已有很多慢词 。它一部分是从大曲、法曲里截取出来的,一部分则来自民间 。《钦定词谱》卷十:“柳永、周邦彦作慢词,又与令词截然不同,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 。”所谓“古曼声”,是指“慢”,古书上写作“曼”,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因此由“曼”字引出了“慢” 。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词以慢名者,慢曲也 。拖音袅娜,不欲辄尽 。”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 。晁补之词名《胜胜慢》,可见此曲较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曼声缠绵 。后之词人又作《声声慢》 。《填词名解》卷三又云:“《声声慢》,宋蒋捷赋秋声,俱用‘声’字收韵,故名之 。”言蒋捷作此词都用“声”字收韵,故名《声声慢》 。贺铸词有“殷勤彩风求凰”句,名“凤求凰”;又有“寒松半欹涧底”句,名“寒松叹”;王喆词名“神光灿” 。吴文英词有“人在小楼”句,故名“人在楼上” 。格律说明平韵格正体一: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以晁补之《声声慢·朱门深掩》为代表 。此调采平韵词八首,以晁、吴、王三词为正体,贺词以下,皆变体也 。此词前后结皆八字一句、四字一句,周密“琼壶敲月”词与此同 。谱内可平可仄,悉参所采平韵七词句法同者 。正体二: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以吴文英《声声慢·檀栾金碧》为代表 。此亦晁词体,惟后段第七句减五字,第八句添三字异 。宋辛弃疾、赵长卿、周密、王沂孙,元伊济翁及《梅苑》二词俱如此填 。正体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以王沂孙《声声慢·啼螀门静》为代表 。此即吴文英词体,惟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仍照晁词体异 。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多 。变体一: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以贺铸《声声慢·园林幕翠》为代表 。此即晁词体,惟前结四字三句,后结四字一句、三字两句异 。曹组“重檐飞峻”词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 。以曹勛《声声慢·素商吹景》为代表 。此亦晁词体,惟前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四字一句,第七句句法不折腰,前后段第八句俱减一字作三字一句、四字一句,后段第二、三句作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异 。变体三: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以周密《声声慢·妆额黄轻》为代表 。此与吴文英词同,惟换头句添一字,第二、三句照王词体异 。变体四:双调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以石孝友《声声慢·花前月下》为代表 。此与吴文英词同,惟前段第八句减一字异 。变体五: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以元好问《声声慢·林间鸡犬》为代表 。此即石孝友词体,惟后段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异 。仄韵格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 。以高观国《声声慢·壶天不夜》为代表 。此调采仄韵词六首,以此词为正体,刘泾、李演、蔡松年词俱照此填 。陈词以下皆变体也 。按李词前段第二句“柔屐烟堤”,“柔”字平声 。第三句“六年遗赏新续”,“六”字仄声,“遗”字平声 。第五句“惟有寒沙鸥熟”,“寒”字平声 。蔡词“忆得伴人良夕”,“忆”字仄声 。刘词第七句“露荷翻、千点珠滴”,“点”字仄声 。蔡词第八句“梨花泪”,“梨花”二字俱平声 。李词结句“暮山自绿”,“自”字仄声 。后段第三句“渔歌樵曲”,“渔”字平声 。刘词第五句“朋侪闲歌白雪”,“闲”字平声 。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赵、陈、李三词 。谱内所采李词前段第六句“盏”字仄声,查宋词此字,从无用仄者 。又李词后段第四句“得”字入声,何词后段第五句“十”字入声,都是以入作平,概不注可仄 。变体一:双调九十九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以赵长卿《声声慢·府判生辰》为代表 。此与高词同,惟后结添二字异 。变体二: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以陈合《声声慢·澄空初霁》为代表 。此与高词同,惟换头句押韵异 。变体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以张翥《声声慢·西风坠绿》为代表 。此亦与高词同,惟前后段两起句俱用韵异 。变体四: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以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代表 。此词前后段起句亦皆用韵,其前结三字一句、九字一句,又与张词不同 。变体五: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以何梦桂《声声慢·寿何思院母夫人》为代表 。此即李词体,惟前段第二句六字,第三句四字,后段第二、三句减二字异 。格律对照平韵格正体一格律对照例词:《声声慢·朱门深掩》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