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荧光战袍 只为路畅民安|《聊城交广的朋友圈》| 李兴雨

《聊城交广的朋友圈》
奥运的激情尤在,八月的微风渐爽,树叶沙沙,蝉鸣阵阵,吟诵着岁月静好。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哪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前期,知名演员“谢大脚”于月仙内蒙古车祸去世的新闻再次提醒我们:“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披荧光战袍,风里雨里都守护在路上,只为路畅民安。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人民交通警察。今天,打开我的朋友圈,有请我的交警朋友——李兴雨。

【 身披荧光战袍 只为路畅民安|《聊城交广的朋友圈》| 李兴雨】李兴雨,聊城交巡警支队阳谷交警大队一级警员,是聊城市交通事故处理战线最年轻的民警。2019年聊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演讲比赛第二名,2020年参加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2021年当选阳谷十大好人,曾获得嘉奖3次,集体二等功一次。

身披荧光战袍 只为路畅民安|《聊城交广的朋友圈》| 李兴雨
文章插图

说起交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穿着反光背心、在路面上指挥交通和执勤的民警。
其实,交警的工作远不止这些。
有这样一群交警,他们集各项警务技能于一身,每天工作“一心多用”,每个人仿佛都有“三头六臂”。像刑警一样侦察断案,像片警一样调解纠纷,还要根据交警的工作特点处理案件……说的就是交警中负责事故处理的民警。
“再简单的事故,处理起来都很琐碎。再小的事故,都不能怠慢。”
由于每天工作事项的繁杂,李兴雨和同事们都练就了一心多用、三头六臂的“特殊技能”——他们经常上一秒还在跟进事故处理,下一秒又开始调解事故双方,中间还要接听咨询电话、耐心解答群众疑惑。一个人同时处理几个案件,是工作常态。
李兴雨: 民警每处理一起交通事故,都要经过接警、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询问笔录、事故鉴定、案情分析、责任认定、处罚决定、车辆扣留返回、事故调解等多项程序后才能结案。往往处理完一起案件,民警们需要经历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的忙碌。按照规定,一般事故的处理期限是15天,但经常是手头的案件还没结案,新的一批案件又来了。
这样的忙碌,天天都在重复着。事故科就是交警战线的“灭火队”,电话铃声就是“警铃”,刚吃上一口饭就因“警铃”响起而放下碗筷迅速出警的事情时有发生。接到“警铃”,他们就像离弦的箭,马上奔赴现场,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安全防护、组织抢救受伤受困群众,及时勘察现场、恢复交通。

身披荧光战袍 只为路畅民安|《聊城交广的朋友圈》| 李兴雨
文章插图

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李兴雨:“选择从警,就选择了无畏和付出,面对血淋淋现场,面对死亡,是事故民警的日常。”
李兴雨恳请大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谨慎驾驶一帆风顺,遵纪守法十分安全。”
“我们都是行路人,珍惜生命,让路走得长一点,幸福多一点,少让家人担心一点。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也许鲜活的生命就此终结,本该幸福的家庭从此破碎,真的很让人心酸和心痛。”
“珍视生命 ,遵守交通安全,生活多好啊,前路有风景,沿途有惊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的美丽都依附于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多一些开心,少一些后悔和遗憾,才能逐梦扬帆启航,一路乘风破浪,从容自信,披荆斩棘。”
“俯首甘为孺子牛,‘牺牲奉献’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必然选择,任何时刻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从李兴雨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活跃在基层战线新一代“90”后交警,他们用辛劳的汗水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用无悔的青春践行入警时的铮铮誓言,用牺牲和奉献演绎青年交警风采,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始终脚踏实地,把个人奋斗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聊城经济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