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抗疫“老兵”再披战袍:“尽己所能,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 采集|抗疫“老兵”再披战袍:“尽己所能,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田为 杨嘉安 袁慧莹 ZAKER 哈尔滨采访人员 刘菊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这样一个可敬可爱的人,在社区,她是普通的志愿者,负责维持社区核酸采集队伍的秩序,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筑牢疫情防线;在核酸检验移动实验室,她协助检验人员精准检测,出具可靠数据;解除隔离后,她在寒风中化身 " 最美大白 ",轻柔、准确地为居民采集核酸 …… 疫情防控,她总是冲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来自哈医大二院老年病科的护士张振环。
" 我是一名党员,群众有需要,我就应该站出来,我觉得我能做的还有很多。抗疫这件事,不分年龄大小,我是一名护士,家乡需要我,我就必须冲上去。" 党龄 22 年、工龄 33 年,今年 52 岁的张振环坚定地说。
党员本色 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
9 月 25 日,休班在家的张振环手机上接到一条微信:" 今日进行新一轮居民核酸采集,任务量非常大,有哪位居民愿意到社区来当志愿者,协助我们工作?"
张振环立即主动联系社区主任," 我是一名党员,服从任务分配,我愿意到社区支援。" 随后,她站到社区防疫一线,协助管理,维持秩序,帮助居民扫码登记、信息录入。
而当天,在该社区负责核酸采样的恰好是来自哈医大二院的护士刘玲玲和许荣,她们很快就认出了老同事张振环,并被她的行为感动。

采集|抗疫“老兵”再披战袍:“尽己所能,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文章插图
↑ 社区志愿者张振环(中)
榜样力量 年轻战友眼中的 " 主心骨 "
9 月 28 日,哈医大二院集结 55 名精锐护理人员,奔赴会展中心哈医大二院移动实验室,辅助哈医大二院紧急医学救援检验队对全市核酸样本进行检测。在出征的队伍中,人们再次看到了张振环的身影。
在会展中心哈医大二院移动实验室里,张振环的任务是在一仓配合检验人员进行试剂配制和扩增,有时二仓忙不过来时,张振环还经常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重新按照要求更换防护服,进入二仓帮助队友进行标本提取。

采集|抗疫“老兵”再披战袍:“尽己所能,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文章插图
↑ 哈医大二院紧急医学救援检验队队员张振环(右)
张振环和其他队员在年龄上相差比较大,年纪最小的队员和她孩子的年龄相仿,张振环经常主动关心他们。每次接到任务的前夜,张振环总会向战友们发送 " 暖心提示 ",例如 " 天气寒冷,注意保暖。"" 做好防护,保护自己。" 年轻的护士齐浩宇说," 张振环老师是我们的‘主心骨’,也是暖心的‘老大姐’,有她在,我们感觉特别安心。" 不仅如此,张振环还经常安慰、开导年轻队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张振环的女儿今年 25 岁,她妈妈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带动,在张振环支援哈医大二院移动实验室期间,女儿也主动到社区当起了志愿者,服务群众、维持秩序、解答疑问 …… 张振环用实际行动做出榜样,而女儿也用实际行动向她作出了回应。

采集|抗疫“老兵”再披战袍:“尽己所能,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文章插图
↑ 支援任务结束,张振环平安返回
再披战袍 冲向疫情防控一线
11 月 1 日,哈医大二院接到上级部门指派,紧急抽调 100 名护理人员协助哈尔滨市居民进行核酸采集工作。张振环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作为采样护士,她在福顺尚都社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集。
从 18 时接班,到 22 时任务结束,张振环为 700 余名居民进行了核酸采集。出发前,单位给每个人配备了热帖和发热鞋垫,但采样工作需要一人一次手部消毒,深秋寒风刺骨,结束任务时张振环的手已经被冻得红肿起来。" 天气虽冷,但市民们都自觉保持一米间距,井然有序,采样结束后他们也会跟我说一声‘谢谢你,辛苦了!’,让我感觉无比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