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出发 听艺术家林曦关于美育与智慧的探讨( 二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教育孩子忍耐,因为痛苦的过程不会得来快乐的结果,如何用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种种考验呢,也许审美能够带来全新的视角 。
我们看向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文人,他们都拥有把个人经验淬炼成千古名篇,变成鲜活作品的能力 。中国人的艺术是为了生活,为了升华我们的体验,当拥有这样的视角时,人生出现更多可能的剧本、意料之外的冲突、接连不断的起伏,我们都会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它 。
我的老师和朋友
问:今天直播间也有很多的妈妈,林曦老师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时是怎样与孩子相处的?
林曦老师:我们的关系更像朋友,我会将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很少命令他,很少动用家长的权威,正因为这样,当我比较严肃的时候,他会警醒 。言传身教很重要,想要让他看的书,我会在旁边看,一种“这本书好有趣”的样子,他就忍不住来看看,哪里有趣 。
礼貌是我比较看重的事,现在每个孩子都聪明,条件都好,如果是一个礼貌的、周到的小朋友,在外会受到更多接纳 。其次,我倾向于不介入小朋友在学校的事情,学校是长本事练手艺的地方,孩子早一点吃亏,早一点获得经验,就很好,上学的意义不正是这样吗?
母亲教会我的方法
问:看到林曦老师日常阅读速度是非常快的,有哪些阅读方法,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
林曦老师:首先是系统的地毯式阅读,在输入的同时练习输出,试着写阅读体验,或记录笔记,还可以尝试费曼学习法,通过给别人讲述,来重新梳理一本书的架构 。比如我对孩子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当他来问问题,我会说,这个问题有点难,你是否可以去查询一下,然后来教教我 。
大约五六岁起,家门口有一个小黑板,全家读书不认识的字都会写在上面 ,母亲对我说,我们全家人都拜托你帮忙查字典 。母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 。
和自己玩的能力
问:聊到美育的时候,《无用之美》的书中有一个小标题讲到? “自己跟自己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力”,很多人可能都不擅长与自己相处,或者游戏,林曦老师平时是怎么跟自己玩的?
林曦老师:有一句古语叫“待客如独处,独处如待客”,是说我们独处时好像在同很多人聚会一样,当打开一本书或临一张帖,其实就是在跟古人精神往来 。就像我们看到一些作家、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空间里并不寂寞 。“待客如独处”,是说我们在人群中,在一种比较热闹的状态时,反而要有一种独处的清醒和觉知 。
所谓自己跟自己玩,是一种内心比较充实的状态,或者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是与自己相处的,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的内心始终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轴心 。
农夫精神
问:如何能够笃定地去寻找那个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怎样坚定地走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林曦老师:古人说“戒定慧”,由自律产生定力,由定力才能产生智慧,其实定力和智慧这两件事是平衡的 。怎么才能笃定?最本质的还是要知行合一 。我最向往的就是“农夫精神” 。看天吃饭,到时间就种地,给种子很好的照顾,最后才能收获果实 。这样的过程,这样的自我定位非常踏实 。
我们看古来伟大的艺术家,他其实都有一种非常天真,完全忠于自己的热忱,热情要比聪明重要很多,是热情带领我们成为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智慧的审美方式,让原本的生活发光,而不是在本来的生活之外不断寻找新生活 。古人说不要“心外求法”,其实当下,我们手上的那件事,都可以想办法用更高的品质呈现出来,这个将一件事做得更好的过程就蛮幸福、蛮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