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为偶像的孔子为什么在政治上不得志?

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道德沦丧纲纪失常,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出面拨正乱世摇摆的天平,大可以坐视不管任由这世道发展 。孔子却敢为人先,源自 内心的正义和操守,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天下受苦的百姓做点什么 。于是,他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 。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 族 。
网络配图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 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便诞生了,自古圣贤皆寂寞,孔子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以及思想家,学识渊博,奔走一世,誉满天下 。逐渐成为了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教学子以”仁义“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
如颜路、曾点、子路 、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 。在民间,孔子的地位就是圣人,世人皆称其为孔圣人,他被 后世人顶礼膜拜,被供奉于高堂之上 。如此热衷政治,且被后来中国的政治人物奉为偶像的孔子,在政治上却终生不得志,为什么他的一生在政治上如此不得志?
仔细分析可能与当时的环境和孔子所宣传的思想有关 。我们先来看环境,孔子的学说本身无关好坏对错,全看放在什么时代,西周时期,周天子保 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
网络配图
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 诸侯并起,天下动荡 。礼崩乐坏的年代,国家之间都想着如何能够吞并其他诸侯,而成为中原的霸主,国家间兼并征伐不断,君王需要的是实用性 的人才为国家提供实用性的建设意见 。因此,管仲、商鞅、张仪等人能够在诸侯国混得很好,因为他们的主意或是学说都切实可行,并不是孔子的 学说没有用,只是儒家学说多言教,教化之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它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一点一点渗入到日常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孔子的学 说比起其他纵横家的学说,竞争力要小很多 。
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 治国之道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 做人准则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太平时代,孔子的学说可能会对一个国 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学说,说起来好听,但是无法让国家富强,非乱世之学 。
孔子从政经历丰富,*职也不可谓不高,但是在*场却屡屡受挫,大权在握时曾得意忘形,有学生曾善意提醒过他:”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辩解:”成为人生人,还是可以高兴一下嘛 。“他执政期间,找机会了当年与他办学时有矛盾的少正卯,也说明他心胸比较狭窄 。再看 他在卫国的情况,他曾数进数出卫国,反复无常,每次来都振振有词,离开时候又数落卫国一番,卫灵公曾经很赏识他,但他轻慢的态度一度打压 了卫灵公的热情,最终对孔子连同他的学说失去了兴趣 。
网络配图
从孔子一生中的主要从政经历看,他之所以遭受挫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政治、个人性格及政治能力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而这种” 缺陷“使他没有能力在现实政治体系中发挥作用,既使有机会他也抓不住,最终让他的理想以失败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