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味(汉字)【汉字 味】味是指食物进入口腔咀嚼时或者饮用时给人的一种综合感觉 。通常将味分为酸、甜、苦、辣、鹹、鲜、涩七味 。鹹味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量最多,使用也最简单,常用精製食盐和加碘食盐直接加入食品中 。辣味是用新鲜的或乾的辣椒(辣味浓烈)为原料,直接添加到食品中 。
基本介绍中文名:味
基本词义:感觉,引申为情趣、体会 。
量词:在中药中,如五味药 。
常用的词组:味道、味觉、气味等
基本信息拼音:wèi部首:口部外笔画:5总笔画:8五笔86:KFIY五笔98:KFY仓颉:RJD笔顺编号:25111234四角号码:65090Unicode:CJK统一汉字 U+5473汉字首尾分解:口未汉字部件分解:口未笔顺读写:竖折横横横竖撇捺
文章插图
小篆 味字义基本字义1.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 。~道(亦指兴趣) 。滋~ 。2.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 。香~儿 。3.情趣:趣~ 。兴~ 。意~ 。津津有~ 。4.体会,研究:体~ 。耐人寻~ 。5.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详细字义〈名〉1.(形声 。字从口,从未,未亦声 。“未”指“柔枝嫩叶” 。“口”指“品尝” 。“口”与“未”联合起来表示“品尝新鲜嫩叶” 。本义:品尝时鲜菜 。转义:时鲜菜的口感)2.同转义 [taste]味,滋味也 。——《说文》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 。——《周礼·疾医》味者,气之父母也 。——《鹖冠子·泰录》五味六和十二食 。——《礼记·礼运》一镬之味 。——《吕氏春秋·察今》其味皆苦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 。指食慾);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4.食物 [food]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韩非子》5.体味;体会 [savor] 。如:味素(体味素深)6.佛教语 。六尘之一 [one of sensual pleasure]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 。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慾而污真性,故谓味尘)7.旨趣;意义 [tone]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8.气味 [smell;odor]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1.辨别滋味;品尝 [distinguish the flavour of]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2.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study] 。如:味览(用心细览)〈量〉1.——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加入几味祛风的药 。——《儒林外史》古籍解释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沸切,音未 。《说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礼·王制》五味异和 。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后汉·郞顗传》含味经籍 。又五味,药名 。《抱朴子·仙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纲目》作菋 。又《集韵》莫拜切,音 。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 。器光泽也 。又县名 。《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 。《注》孟康曰:味音昧 。又《释文》亡曷反,音沫 。《礼·檀弓》瓦不成味 。《注》味当作沫 。沫靧也 。○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 。说文解字【卷二】【口部】味滋味也 。从口未声 。无沸切说文解字注滋味也 。滋言多也 。从口 。未声 。无沸切 。十五部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字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