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第一大省,凭什么是它? 中国之最的地名( 二 )


制图/孙璐
太行与黄河之间,是汾河、吕梁山及其他众多山河,“表里山河”这个词,在山西的地名里被演绎到极致 。
山水之间,皆是山西人的语言艺术
太行山往西,一系列狭长的河谷走廊从南到北排列,另一侧,是同样磅礴千里、起伏不息的吕梁山脉 。吕梁山,在一些地理志书里也被称为“骨脊山”,虽然比不得太行担“天下之脊”,但也如巨兽横卧,背脊拱起,称“吕梁”合适不过 。
吕梁市不仅有吕梁山,也有壮美黄河湾 。
图/视觉中国
在山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河谷盆地只占到20% 。“开门见山“,又依水而居的山西人,自然也多用山河来命名家乡 。据统计,山西境内近564个古今县名里,以山、水命名的最多,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
历山,相传舜帝耕治此山,并编制物候历《七十二候》 。
摄影/薛俊
仔细观察这些地名,你只能赞叹先民的智慧 。山西、河东这种大的区域表述,怎么简单方便怎么来,小的地名就灵活得多,“山南水北为阳”之类的说法,山西先民们大多不屑,甚至都找不到一个以“水南为阴”命名的县级以上地名 。那么,他们是怎么取名的呢——
壶关县的八泉峡 。
八股泉水同出一地,两处泉群均有八个泉眼 。
摄影/石耀臣
既然多山,那就用形象的说法概括山的模样:城于山麓,群山环绕而拱之,就叫“繁峙”;群山如垣,地处黄河九曲之一,就叫“垣曲”;周围环山,中间是平地,就叫高平;北有龙首山,南有雁门山,两山南北相呼应,就叫“应县”,这下知道为什么“应”读四声了吧 。
壶关县,县内还有壶口关 。
制图/吴玖洋
也可以用比喻,来概括山的特征:盂县,周围环山,中间是低地,状如盂;壶关,群峰环合,宛若一壶;翼城,山形如鸟抒其翼 。
山峦之间,盆地平原又是何等开阔,那就用夸张的修辞来表达赞美:太原是一例,还有长治的古称——上党 。地处太行之畔,平原海拔近千米,似乎“与天为党”,苏东坡就曾说:“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
始建于隋代的上党门,门楼海拔1500米,十分雄伟壮观 。
摄影/石耀臣
佛教圣地五台山,五峰耸立,原本就叫五峰山,但古人看出地质造化之妙,这里山峦形似一只五指向掌心微扣的拳头,而山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所以改成更形象的名字——五台山 。
五台山的五座山峰环抱区域,有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 。
摄影/龚跃贤
两山夹一水的地形,古人叫做龙门 。浩荡河水流经山间狭窄通道,波涛汹涌激荡,气势难挡,真如潜龙出江 。山西、陕西、河南都有叫龙门,晋陕交界处的龙门,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最出名的地方 。“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大禹历经艰辛开凿龙门,此后河流通畅,田地复出,百姓安居乐业 。
连接晋陕的禹门口黄河大桥 。
“龙门“”禹门“,都与大禹有关 。
摄影/薛俊
没错,山西的地名里不仅有充满想象的山水地势,还有远古的神话传说,以及最早的华夏故事 。大河大山圈出四四方方一片天地,像是造物者留心设计,注定激荡不凡 。
山西地名里的历史传奇
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晋南、晋中、晋北三块区域,各自重点上演了不同的华夏故事 。这些故事,也一一凝聚在古今地名里 。
黄帝蚩尤女娲,为啥都爱在晋南出没?
有人说,行走晋西南,每一步下面都是深厚的历史土壤 。女娲、炎帝、黄帝、蚩尤、尧、舜、禹等等,你能想到的华夏早期传说人物,史载活动中心就在这里 。汾河之畔的临汾,古称平阳,是传说的尧都;永济市古称蒲坂,这里是舜都;夏县,地如其名,这里传说是夏朝建立者大禹的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