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子


西楼子

文章插图
西楼子【西楼子】西楼子:古诗名 。作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西楼子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曾巩
西楼子基本信息:【诗名】《西楼子》【朝代】北宋【作者】[宋]曾巩【体裁】七言绝句作品原文: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作品译文:海浪像云一样,去了又来,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 。红楼的四周都捲起帘子,我卧在楼上看着急急而来的雨 。作品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作品简析: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维妙维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 。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 。谢榛的“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似乎少了点儿气势,苏东坡的“天外黑风吹海立”,似乎缺了点儿动感,许浑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缺了点儿声势 。也许可以这幺说,将他们三人的的诗句加起来,就熔化成这两句 。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 。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 。杜牧有“卧看牵牛织女星”,陈与义有“卧看满天云不动”,这些“卧看”都写出了外表安详,而内心激动的神态,并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还为画面添上主人公的形象 。不过,杜牧之“卧看”显得深沉哀婉,而陈与义的“卧看”显得潇洒俊逸 。这一句虽没有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种外露的激动,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诗词鉴赏题:①这首诗描写了什幺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幺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 。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謚“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