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转】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压力分析
为了与2009、2010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压力分析部分也分别从压力源、压力感受以及压力应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一、压力源分析
【二【转】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就业压力源分为4个维度: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每个维度分别有3道题目,一共包括12道题目 。
图2-1 不同维度压力源的得分

二  【转】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文章插图
由图2-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归因方式上依旧存在明显的“怨妇”现象: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虽然四个维度的因素都能明显导致就业压力,但相对而言,以来自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的压力源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家庭和学校,而以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最低 。具体而言,多数人认为父母和家庭对找工作帮助有限,学校教授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用人单位选拔的不公正、用人单位要求过高等,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就自身而言,他们较少认为就业压力是由于自己的不优秀造成的 。
这种把就业压力更多的归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而弱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可能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责任心与自身的实际就业竞争力等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 。这一点与2009、2010年的调查结果都十分相似 。
图2-2 不同学历的压力源
图2-3 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源
二  【转】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文章插图
这种不顺时的习惯性外归因倾向,不仅在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普遍存在,而且,也不受入职阶段的影响 。
其中,在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专科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人群 。尽管最近几年来专科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由于专科生在就业的绝对竞争力以及个人发展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乃至个人方面的压力高于其他高学历的人群也就不奇怪了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入职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在社会维度上,这类人群的得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 。事实上,在就业政策、就业的关注度等方面,往届毕业而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确实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加上自身能力与自信心的限制,以及就业不顺等的综合影响,在就业方面的难度相对也就更大,因此,此类人群的就业问题应该引起各相关部门的更多关注与重视 。
图2-4 不同性别的压力源
对于不同性别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两个维度压力源的感受上没有明显不同,而在社会与个人两个维度上:女性求职者感受到的压力略高于男性求职者,但与2010年相比,这种性别上的压力差异已明显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