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臣


王庆臣

文章插图
王庆臣【王庆臣】号黄海渔父 , 山东省海阳市人 , 毕业于山东师範大学美术系 。早期曾受到着名国画家许麟庐先生、山东省艺术学院刘鲁生教授的启蒙教育 , 后拜山水画家刘宝纯、解维础先生为师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 ,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山东当代书画摄影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 齐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山东开明画院高级画师 。
基本介绍中文名:王庆臣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山东省海阳市
毕业院校:山东师範大学
性别:男
个人荣誉多年来 , 在山东省省直机关从事美术工作 , 其国画作品师法自然 , 意境深邃 , 笔墨苍润生动 , 格调清新典雅 , 尤善于描绘大海和雪景 ,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大奖 。1996年在省美术馆举办画展 , 作品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黄海春潮》、《松风泉韵》被北京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并为中国驻外大使馆、北京中南海、民政部、中国残联及省级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国宾馆创作多幅作品 。作品传入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山东卫视台、济南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济南日报》对其作品和绘画技艺作过专题报导 。传略辑入《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天安门珍藏书画集》《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齐鲁书画家辞典》《海阳市·市志游子录》 , 出版画集-《王庆臣国画艺术》 。2009年被《山东广播电视报》《美术报》等媒体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山东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寄情丘壑 造化为师序言山东是齐鲁之邦、孔孟之乡 。历史悠久 , 文化昌盛 。自古以来 , 人文荟萃 , 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 。王庆臣就是这种特定文化氛围哺育出来的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之一 。他出生于胶东半岛的海阳市 , 毕业于山东师範大学美术系 , 先后受教于刘宝纯、解维础等绘画名家 , 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绘画艺术实践中 , 他师法自然又注重传统 , 加上他爱好诗词歌赋等传统的文化艺术 , 滋补了他的绘画艺术 , 从而在继承传统中 , 力求出新、创新 ,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 , 笔墨流畅 , 意境邃远 , 墨色苍润生动 , 格调典雅清新 , 尤其钟情于描摹大海和雪景 , 浑厚苍茫 , 独具特色 , 受到老师和同行的好评 。艺术特色王庆臣以特有的水墨技法 , 写山川景物 , 大处着眼 , 整体把握 , 微观运作 , 点面结合 。在画家笔下 , 无论是巍峨的群山 , 还是低矮的丘岭 , 都结合场景特点和四季景物的变化 , 以一种“天人合一”的融合 , 表现了祖国山川开阔、壮美的艺术境界 , 使对自然景色的展现与对风土人情的表达相映成趣 , 表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 。在章法布局和用笔、用墨、用水特色上 , 画家吸收南宗的积墨法和北宗用笔挺拔而又清新明快的特点 , 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苍茫浑厚感和水墨淋漓的视觉效果 。诸如《烟雨江南》、《峡江帆影》等 , 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大致说来 , 王庆臣的山水画 , 重点表现了两个层面:一是中国风俗画式的作品 , 类似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 吸收青绿山水派的绘画艺术特点 , 譬如《灕江春早》 , 画家用泼彩法出绿 , 水墨浑厚 , 以太极图式的旋转模式描摹群山环抱中灕江的游船 , 使天人融为一体 , 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江南地域人文景观 。二是描绘崇山峻岭、江湖河海 , 特别是山川雪景 , 并点缀楼台殿阁于其间 , 或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笔墨恣肆 , 朴茂苍劲 , 大气磅礴 。在用墨、用水和敷彩方面 , 可浓可淡 , 涩湿并用 , 时而写景 , 时而点缀 , 互相映衬对比 , 一气呵成 , 追求一种简约而又清新的特殊效果 。《观海听涛》一画以纵幅构图 , 把远景的山泉瀑布、中景的松柏与近景山头上的人物瞻望大海 , 用三维空间拉开层次 , 在苍润的笔墨中用泼彩出红 , 仿佛把瀑布飞吐、沧海横流、千帆竞秀和松柏的涛声融为一体 , 呈现出声、色、景结合的特有效果 。此外 , 《瑞雪丰年》、《长白雪霁》以及《山林初积雪》、《踏雪寻梅》等描绘雪景的作品 , 以黑、白、蓝三色为主 , 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和博大邃远的笔墨气势表现大山平原、江河湖海 , 使画面天地一色 , 莽莽苍苍 , 给人以“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的山川壮美的视觉冲击力 。在画家笔下 , 描摹大海更见功力 。《蓬莱仙境》、《观沧海》等作品 , 墨色淋漓 , 气韵生动 , 仿佛把我们带进大海波涛汹涌奔腾的特定情境 , 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时代大诗人曹操的“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和毛泽东《浪淘沙》描写大海“水面横天”的云海涛声和卓越气势 。王庆臣的山水画创作 , 师承传统而又注重多种手法的运用 , 表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感悟程度和在人生历练中对艺术的追求 , 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果 , 可喜可贺 。(本文作者王晓家 , 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 , 山东省书画委员会主任 , 着名美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