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鲁会盟


莒鲁会盟

文章插图
莒鲁会盟【莒鲁会盟】山东莒县浮来山有一株树龄4000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 。这里有“大树龙盘会诸侯”的传说,指的就是鲁莒会盟 。鲁隐公二年(前722年),纪国国君纪侯与莒子在密会盟,调和莒鲁两国关係 。莒纪会盟后,纪国国君又赴鲁做说服工作,经多次斡旋,鲁公终于同意到莒地会盟 。公元前715年农曆9月26日,鲁隐公与莒子在浮来会盟成功 。此后,鲁、莒、纪等国关係良好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莒鲁会盟
地理标誌:勿忘在莒
批准时间:2013年1月22日
非遗级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时间:公元前722年
莒鲁会盟鲁隐公不惧长途跋涉,屈尊来莒,于浮来山与莒子会盟 。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总揽《春秋》鲁国记事可知 。春秋时期,鲁莒两国不睦 。莒虽为子爵之国,但自恃有较强的军事、外交优势,经常与鲁国发生边界摩擦 。《左传》所记载:“鲁莒争郓久矣”就在这时 。纪国娶鲁公长女伯姬,两国联姻,关係密切 。伯姬自幼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知书达礼,眼看着鲁莒两国长期对立,两败俱伤,多次忠言劝父,都不奏效 。嫁与纪君后,夫妻恩爱,美满和顺,唯一使纪君不解的是,伯姬常独自长叹,一定有什幺不顺心之事 。经纪君再三追问,伯姬终于开口道出实情:“伯姬别鲁,别无所挂,惟鲁与莒不和,终遗大患,姬放不下心 。”纪君听罢,当即击掌而笑:“我当什幺大事?不要多久,我定使鲁莒释怨结好 。”同年冬季,纪子帛与莒子在密(今昌邑东南)会盟 。《左传》隐公二年记载:“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 。”也就是说,这次两国会盟的议题是:由纪子调停鲁国与莒国的紧张关係问题,莒子深知长期与毗邻大国抗衡,不是良策,但是碍于面子,无法主动表白 。此次纪子出面调停,也就顺水推舟,把面子送给纪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鲁国也以同样的心态,接收了纪君之劝,同意与莒国会盟修好,但是在会盟地点上,两国迟迟达不成一致 。先是两国都坚持在自己的国都相会,互不相让 。后经纪子多次斡旋,鲁国做出让步,同意在两国交界处的闵仲山(今沂源县东里乡院峪村附近)会盟 。但莒子仍怕中了鲁国的圈套,坚持要在莒地会盟 。最后,鲁公拗不过莒子,即于隐公八年(公元前七一五年)屈尊前往浮来 。这里既不是莒国的都城,又无鲁国的军事威胁 。莒子在此地隆重接待了鲁公,会盟成功 。此后,鲁、莒、纪等国维持了较好的关係,与其他邻国的关係也相对稳定,因而莒附近诸国的贵族及国君避难时,常出奔莒国 。如周庄王十一年,齐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周庄王十三年冬十月谭子奔莒,周惠王十七年,鲁公子庆父奔莒等,不赘述 。民间文学扩展项目名录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域或单位3Ⅰ-3莒县民间故事(莒鲁会盟的故事)莒县文学艺术创作室7Ⅰ-7东港区民间故事(高柴女的传说、五洞府的传说、石老人的传说)三庄镇文化站后村镇文化站南湖镇文化站50Ⅰ-6五莲民间故事(马耳山的传说)松柏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