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 )


文章插图
环境状况:空气品质良好,部分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準,其余符合二级标準,海水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準 。

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保护区特色保护区三面环海,一面临山,东部半岛横卧海底,与大陆山地之间由狭长的沙堤相连,堤两侧是天然的沙洲海水浴场 。区内拥有晚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和典型的海滨岩溶喀斯特地貌及地质遗址,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元古代震旦纪的岩层和中生代直到第四纪以来海陆变迁的遗蹟 。6亿多年前的石英岩悬崖峭壁,经过几亿年的海陆变迁形成典型的海蚀崖,在悠悠岁月中经海浪和沙石的磨蚀形成海蚀台 。如今可以看到海蚀台上残留的柱状基岩即为海蚀柱和形成蘑菇状的海蚀菇 。专家认为这里的海蚀地貌可谓层岩齐全、出露完整 。千姿百态的石林,透星穿月的溶洞石墙,使这里有“北方小石林”之称 。这里还保存着珍惜的濒危植物,与海蚀地貌一同构成一道奇特壮丽的风景线 。
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据渔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城山头一带是部队营区,属保密军事要地 。现在部队换防他处,城山头区域对外开放 。由于长期驻扎部队,自然景观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这里是我国北方少见的滨海岩溶地貌,使这一带海岸礁石呈现出怪石林立的壮观景色 。数百个溶洞扑朔迷离,石墙、石茅、石柱、石桥、石兽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别致景观,可谓亿万年来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 。这一带海水异常清澈,海面风平浪静,经过海水长期沖刷后形成的磨圆度极高的砾石海岸,让人赤脚踩踏沙滩之上,顿生光滑熨熨之感 。南北两面海滩长均在300米左右,空间开阔,海风阵阵,凉爽宜人 。乘坐渔民小船在海上绕城山头转一圈,可以看到城山头岩壁上的四方台,台上的石刻水位线清晰可见 。在船上环顾四周,满目青翠碧绿,溶岩景观栩栩如生,海滩彩石铺就,海水湛蓝似缎,令人赏心悦目 。保护对象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蹟和鸟类 。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震旦纪地层标準剖面在地球发展史上8-6亿年间震旦纪时期,是全球性的大冰川期,导致了全球性的沉积间断 。据科学家考证,只有在澳大利亚、前苏联、印度、朝鲜、中国苏皖地区和本区有局部沉积 。而该保护区此时期震旦纪地层沉积,以其与上覆、下伏及其群组间的接触关係明显,层序叠置连续,厚度巨大、古生物化石丰富、组合明显,而有别于其它地区,是该时期沉积地层最完整、最典型,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再造的地史史料 。1986至1988年,辽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辽东半岛南部上先寒武系地质研究”项目组形成的科研报告由地质出版社以《辽东半岛南部上前寒武系地质》一书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研究成果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城山头保护区这套震旦系地层的发现与厘定,不仅填补了华北地层柱中震旦系时空空缺,解决了南北方震旦系衔接问题,而且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震旦纪地层标準部面 。2.震旦纪生物地层模式剖面保护区震旦纪的古生物类群,以其时限连续,种群繁多、清晰、组合明显为特徵 。尤其首次在华北地层区辽南震旦系金县群兴民村组发现类水母化石(如环带辽南水母、平盘型辽南水母、环带金县水母、甘井子金县水母、凉水湾大连水母等)3属6种,皆为新属新种 。与世界同时期(震旦纪)着名的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和前苏联、印度、朝鲜、中国苏皖等地生物群相比,上述地区的古生物类群,只相当于城山头地区古生物类群之中上部生物群组合,而中下部生物类只在本地区独有 。其它地区因种种原因缺失 。该保护区震旦纪生物类群的发现与划分,解决了中元古代存在的微体古生物与寒武纪节肢动物、腕足动物等类群间的断代问题,反映了由低级生物向高组生物的演化过程 。因此,该区域的生物地层发现可成为世界範围内震旦纪生物地层模式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