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蒙特梭利


玛丽亚·蒙特梭利

文章插图
玛丽亚·蒙特梭利【玛丽亚·蒙特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义大利幼儿教育学家 。
基本介绍中文名:玛丽亚·蒙特梭利
外文名: 义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
出生日期:1870年8月31日
逝世日期:1952年5月6日
生平蒙台梭利成长于一个有教养的家庭 。她的父亲在财政部工作,并管理国营菸草手工製造局 。在母亲那边,蒙台梭利则是和具争议性的神学兼地质学教授安东尼奥·斯托帕尼(Antonio Stoppani)有亲戚关係 。根据他的连结了神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中,蒙台梭利发展出她的宇宙教育 。早在学生时期,蒙台梭利即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并且因此就读一间科技高中 。1890年蒙台梭利登记研读医学 。(这在义大利是在1875年才可能发生的事 。)在学业上蒙台梭利特别专研胚胎学和进化论 。她的科学观点原则为实证主义 。在蒙台梭利的最后两学年时,她在罗马一家心理专科医院担任助理 。蒙台梭利特别专注儿童医学,并且在罗马的大学儿童医院的儿童心理部门担任助理医师和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她重点针对那里需要特别照顾的、精神上有障碍的儿童 。蒙台梭利被这些儿童没有尊严、无人照顾的生活状况深深触动并致力补救 。因此她将让·马克·加斯帕尔·伊塔尔和爱德华·塞金(Edouard Seguin)逐渐被遗忘的、关于“心理学方法”的教科书翻译成义大利文 。如同这两位前辈,蒙台梭利相信如何对待“弱智”或“智障”不是医学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 。因此她要求设立针对这些被折磨儿童的特别学校 。1896年蒙台梭利完成精神病学有关“对抗的幻觉”的博士论文 。之后便开启她最重要的研究岁月 。直到1907年蒙台梭利发展出人类生物学的理论,并且根据她的教育学和在儿童之家的实际实验,奠定神经精神病学的基础 。1899年蒙台梭利获得义大利教育部长圭多·巴切利(Guido Bacelli)授命,在罗马举行一系列关于精神障碍儿童的教育的演讲 。得益于这门课程两年后成立了以蒙台梭利为领导者的医疗卫生教育机构 。在这个时期蒙台梭利发展出针对语言课程和数学特别的教学法 。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这个机构,并且开始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的课业 。1904年她在罗马教育学机构讲授人类学和教育学 。1907年1月6日蒙台梭利在罗马劳工区San Lorenzo成立儿童之家,给那些来自社会上弱势家庭的儿童 。这个时期她的一个重要经历是她对一个三岁小女孩的观察 。这个女孩完全沉浸在自己玩圆顶帽的世界,用最强烈的分散注意也不被影响 。蒙台梭利从对这个女孩集中注意力的行为的观察,归纳出“注意力的两极化”,其中的实验性研究对她日后的研究贡献很大 。从这个时期的经验蒙台梭利发展出针对儿童教育的蒙台梭利教学法,至今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被此方法教过,并且在世界各地仍然很普遍 。虽然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在20世纪的30、40年代被很多医院所遗弃,但在今日已被广为熟知 。从1913年起在北美形成一股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热潮,之后这股热潮再度消退,直到1960年南希·麦考雷克·兰布希[1](Nancy McCormick Rambusch)成立美国蒙台梭利学会才再度复甦 。第二次大战前,虽然蒙台梭利在义大利的实验学校曾接受墨索里尼政权下的义大利政府资助 。但当蒙台梭利看到自己的学校儿童也和青少年一样接受统一的法西斯制服时,她觉悟到与这样的政权结合是错误的,蒙台梭利不愿与贝尼托·墨索里尼妥协,把孩子如同士兵一样地训练,这有违她的原则,她开始逃往西班牙居住,直到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于是她移居荷兰直到1939年,在1939年印度的神智协会邀请蒙台梭利访问印度 。她接受邀请并与她唯一的儿子马利欧?蒙台梭利先生抵达印度,这预告她与印度开始新的关係,她并在金奈的Adyar河边建造她的居所 。战争使她被迫停留在印度,她在儿子马利欧的协助下,主导了16个梯次被称为印度蒙台梭利训练课程,这些课程为印度的蒙台梭利活动铺设了坚固的基础 。在那里她并发展出宇宙教育的原则和地球儿童计画 。过世前蒙台梭利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康宁吉尼卫格路161号度过最后的岁月,该处现在成为蒙台梭利纪念馆和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部(AMI),今日在荷兰她仍被奉为蒙台梭利国际协会的主席 。1952年5月6日她在拜访朋友时在荷兰的友人处-诺德惠克 安齐(Noordwijk Ann Zee)过世 ,正如她的遗言“人生旅行的终点就是她的安眠处”,蒙台梭利被安葬在诺德惠克(Noordwijk)的天主教墓地,她的墓志铭以义大利文刻着‘我祈祷我心爱的孩子们,所有人都能进入我在人类和世界里所建造的安宁和平(IO PREGO I CARI BAMBINI, CHE POSSONO TUTTO DI UNIRSI A ME PER LA COSTRUZIONE DELLA PACE NEGLI UOMINI E NEL MONDO) ’ 。1898年蒙台梭利未婚生下的儿子马利欧出生 。她让人照顾他并且去乡下探望他 。之后马利欧担任蒙台梭利的秘书直到她去世,或许他也是蒙台梭利所构想出成长理论的创造者之ㄧ 。直到马利欧40岁时,蒙台梭利才告诉他是她的儿子 。在1952年蒙台梭利死后,马利欧?蒙台梭利继续领导学会直到1982年他去世 。教育理念儿童之家的教育理念:(一)儿童独立性的尊重:只有独立的人才能享有自由 。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师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 。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二)肃静与活动: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就是坏事 。蒙台梭利的教学法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藉由具体操作来学习,不只是听讲 。(三)精神胜于方法:蒙氏希望她的学生不要“主动”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 。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製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 。因为蒙台梭利方法的真正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四)个人自由先于社会纪律: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 。传统教育强调“群性”,而蒙氏注重“个性” 。蒙台梭利在1932年向英国的蒙台梭利学会发表的文章当中强烈痛责孩童受束于大人,比奴隶及工人都不如 。蒙氏毕生心血强调:“解放儿童,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儿童个人自由,应列为优先考虑 。”(五)童年期的秩序感:蒙台梭利发现儿童的行为特徵之一,就是秩序感 。一般人都认为孩子的房间或游乐场一定乱七八糟,把玩具或纸屑丢的满地都是,大人也因此相当头疼,并认为这是孩子的严重教育问题,想办法要及早培养孩子整齐清洁的习惯 。然而蒙氏相信,小孩之所以无法将屋内安排得井然有序,始作俑者是大人 。儿童本有顺乎自然的秩序感,只是大人以“权力”予以弄坏而已 。着作1909年:“学龄前的儿童自动教育” 。1910年:“蒙台梭利法” 。1914年:“我的手册” 。1916年:“针对学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1929年:“住在教堂的儿童” 。1938年:“儿童是与众不同的” 。1949年:“关于人的教育”、“创意的儿童,吸收的心智”、“教育和自由” 。1948年:“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