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


中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

文章插图
中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中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中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水利部国际合作司 。本书译自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国家工程手册第15卷?灌溉卷》其中的6章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
作者:水利部国际合作司
页数:675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图书简介作者: 水利部国际合作司 / 等 译者: 水利部国际合作司/等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年: 1998-06页数: 675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植物―水关係、灌溉需水量、农田灌溉系统的规划、微灌、喷溉、波涌灌等 。它对灌区或局部作物种植地块开展节水灌溉的灌溉方案选择、布置方式、设计选择以及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计算方法等作了详细指南性的阐述,同时对在灌溉运行中如何掌握好各种特殊灌水方式、如何维护好设备的正常运行等问题也作了详细的阐述,并附有设计和运行配水实例 。可供灌区设计者和管理者、作物种植业主、节水设备生产厂家使用,对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目录序 言编译前言第一章 土壤―植物―水关係前 言引 言第一节 土壤1.1土壤物理性质1.2土壤质地1.3土壤结构1.4耕性1.5土壤孔隙度1.6土壤紧实度1.7土壤盐硷1.8盐渍土分类1.9土壤水第二节 水分入渗2.1渗漏2.2影响入渗的因素2.3入渗阶段2.4累计入渗量与入渗率关係2.5基本或稳定入渗率2.6时间与空间变异2.7田间入渗测量2.8模型第三节 植物3.1植物根系3.2植物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3.3设计吸水深度3.4蒸散3.5潜在蒸散3.6预测作物蒸散3.7作物係数3.8作物临界胁迫期第四节 产量与蒸散的关係第五节 生产函式概念第六节 产量―蒸散量生产函式第七节 产量―农田补充水量关係第八节 产量―蒸散函式的通用性8.1盐渍影响8.2植物因子8.3土壤因子8.4气候因子8.5专性离子效应8.6酸性土第九节 编制灌溉计画9.1水量平衡9.2基于植物的概念第十节 编制灌溉计画中的自动化符号说明第二章 灌溉需水量前 言鸣 谢第一节 需水量1.1引言1.2灌溉需水量第二节 作物耗水量2.1引言2.2蒸散过程2.3蒸散量的直接测定2.4作物蒸散量的估算第三节 气候关係及数据3.1引言3.2气压3.3空气特性3.4风速关係3.5净辐射量的估算3.6太阳辐射量的估算3.7土壤热通量3.8气象站第四节 参考作物蒸散量4.1参考作物ET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套用4.2彭曼―蒙太斯法4.3辐射法4.4温度法4.5蒸发皿法4.6小结第五节 作物係数5.1基本概念5.2确定基本作物係数5.3水分胁迫因子5.4湿土蒸发5.5平均作物係数5.6估算非生长季期间的蒸发5.7实时估算时作物係数的调整5.8测定地面覆盖度5.9小结第六节 控制盐度的淋洗需水量6.1盐度问题的重要性6.2水质评价6.3作物耐盐度6.4通过淋洗控制盐度6.5盐度管理可供选择的方法6.6盐渍土壤的改良第七节 附加灌溉需水量7.1防霜冻7.2作物和土壤降温7.3风蚀控制7.4施化灌溉7.5植物病害控制7.6种子发芽第八节 有效降水8.1引言8.2有效降水的定义8.3控制有效降水的过程8.4影响有效降水的因子8.5估算有效降水量8.6土壤贮水第九节 地下水补给量9.1引言9.2稳定上升水流9.3土壤水力特性第十节 灌溉效率10.1引言10.2灌溉效率(E↓i)10.3灌水均匀度10.4灌水效率(E↓a)10.5灌溉适宜度10.6输水效率(E↓c)第十一节 田间灌溉需水量11.1生长季净灌溉需水量11.2系统所需供水率11.3系统净供水率114编制灌溉计画第十二节 工程需水量12.1引言12.2灌溉工程需水量12.3田间配水计画12.4节水附录A 布莱尼克雷多公式(SCS第21号技术公报)附录B 一年中逐日排序表术语集符号说明第三章 农田灌溉系统的规划前 言第一节 引 言1.1规划合理是持久 长效灌溉的保障1.2基本的考虑因素1.3规划步骤第二节 规划涉及的因素2.1土壤2.2地形2.3供水2.4气候2.5农业经营类型2.6田块的平面布置2.7可用农具2.8可用动力2.9现有设施2.10田间道路系统2.11财力2.12地形特徵第三节 适用的灌水方法3.1喷灌3.2地面灌溉3.3地下灌溉第四节 灌溉输水4.1渠道4.2管道第五节 排水5.1地面排水5.2地下排水5.3排水口第六节 量水第七节 灌溉指南7.1涉及的区域7.2内容7.3运用第四章 微 灌序 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系统的类型2.1滴灌2.2地下滴灌2.3小管出流灌(涌泉灌)2.4微喷灌第三节 优点3.1省水并节约田间运行费用3.2利用鹹水3.3利用多石土壤和陡坡地第四节 缺点4.1成本高4.2堵塞问题4.3灌水欠均匀4.4盐分积累4.5其他危害第五节 注肥注化效益及安全保护措施5.1肥料5.2沉澱和有机物淤积的化学控制第六节 微灌系统的组成6.1首部控制6.2主干管与分乾管6.3支管6.4毛管6.5灌水器6.6水流控制与压力调节器第七节 运行与维护第八节 土壤―植物―水方面考虑的因素8.1湿润面积8.2湿润面积百分比8.3满足灌溉需水量8.4植物的反应8.5最佳湿度水平8.6盐度控制第九节 设计步骤9.1设计标準9.2灌水器选择标準9.3灌水器的类型9.4灌水器运行特徵值9.5管道水力学9.6经济管径选择9.7毛管设计9.8支管设计第十节 微灌系统设计典例10.1滴灌系统10.2微喷系统10.3线水源系统第十一节 田间评价11.1需要的设备11.2田间步骤11.3田间数据的使用11.4平均灌水深度11.5日灌水量11.6灌水均匀度11.7所需的毛灌水量11.8灌水效率附录A 符号说明附录B 管道摩阻损失表(最小标準尺寸比数)附录C 公式第五章 喷 灌第一节 适用条件1.1优点1.2缺点第二节 喷灌系统的型式2.1定期移动类喷灌系统2.2固定类喷灌系统2.3连续移动类支管系统2.4其他喷灌系统第三节 规划的概念3.1初步设计3.2所需流量3.3灌水深度3.4土壤渗吸速率与最佳喷灌强度3.5喷灌的灌溉效率第四节 设计步骤4.1定期移动与固定类系统4.2行走式喷灌系统4.3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的设计4.4平移式喷灌系统第五节 喷灌系统的特殊用途5.1联邦 州和地方的规定5.2喷施肥料 土壤改良剂和杀虫剂5.3处理废水5.4防霜冻5.5小气候控制第六节 喷灌系统的安装和运行附 录第六章 波涌灌田间指南国家灌溉通知第五号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採用波涌灌的优缺点2.1优点2.2缺点第三节 波涌灌理论与术语3.1续灌(沟灌)3.2波涌灌(沟灌)3.3水流推进 退水和入渗3.4术语第四节 土壤和入渗第五节 波涌灌的管理5.1流量5.2推进状态的灌水运行时间5.3入渗状态的灌水运行时间(减流量)第六节 评价6.1评价方法6.2水流推进和退水6.3土壤水入渗曲线6.4评价方法(波涌灌)第七节 波涌灌装置7.1波涌阀门7.2控制器7.3控制器和阀门的定位7.4阀门和控制器的养护7.5安全本章参考文献附录A 波涌灌的入渗附录B 波涌沟灌―连续沟灌的对比附录C 灌溉系统评价工作指导附录D 沟灌评价典例附录E 灌溉系统评价表附录F 自动化单管灌溉系统附录G 沟灌循环式测渗仪附录H 术语集附录I 波涌灌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名录(德克萨斯州 阿马里洛)总附录一 美国水利概况总附录二 单位换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