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牧诗作 江南春( 三 )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 , 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 , 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 , 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 , 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 , 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 , 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 , 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 , 加重社会危机 。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 , 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 。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 , 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讚美与神往 。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 , 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 , 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 , 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 , 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着名的诗句 , 象“九华山路云遮寺 , 青弋江边柳拂桥” , “秋山春雨闲吟处 , 倚遍江南寺寺楼” , 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名家点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实接体 。周敬曰:小李将军画山水人物 , 色色争岍 , 真好一幅江南春景图 。大抵牧之好用数目字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 。诗在意象耳 , “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 , 则非真有楼台矣 , 感南朝遗蹟之湮灭而语 , 特不直说 。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 , 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 , 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 , 皆见立言之妙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 , 便见春景 , 古人工夫细密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 , 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 。此种风调 , 樊川所独擅 。《网师园唐诗笺》:江南春景 , 描写莫尽 , 能以简括 , 胜人多许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 , 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 , 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 , 无景不收入结句 , 包罗万象 , 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唐人绝句精华》:按杨慎之说 , 拘泥可笑 , 何文焕驳之楚也 。但谓为诗家善立题 , 则亦浅之夫视诗人矣 。盖古诗人非如后世作者先立一题 , 然后就题成诗 , 多是诗成而后立题 。此诗乃杜牧游江南时 , 感于景物之繁丽 , 追想南朝盛日 , 遂有此作 。“千里”之词 , 亦概括言之耶 , 必欲以听得着、看得见求之 , 岂不可笑!作品影响就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来看 ,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把该诗作为杜牧诗歌的代表作品分析;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也把该诗作为“文学语言组织”的範例来解读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 , 唐代诗人 。字牧之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年)进士 , 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 , 历任监察御史 , 黄州、池州、睦州刺史 , 后入为司勛员外郎 , 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 , 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 , 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 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