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归来


意外归来

文章插图
意外归来《意外归来》(They Did Not Except Him)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大约于188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
【意外归来】该画主要描绘了一个流放者突然回家的场景 。这幅油画通过对人物表情的细緻刻画,向观者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经受着诸多痛苦,他的家人正在悲伤,却没想到流放者不期而归,家人对此既是意外又是兴奋的故事 。
基本介绍中文名:意外归来
外文名:They Did Not Except Him
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创作年代:约1882年
规格:纵160.5;横167.5cm
画作类型:布面油画
现收藏地: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材质:油画布
画作内容
意外归来

文章插图
意外归来画家塑造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革命者突然归来 。在画面上,是一位受迫害的革命者被释放,突然然回到家中的情景 。这是一个瘦削的、满脸鬍子的,还穿着四衣的中年男子 。当他走进房间,全家人处于一片惊之中,妻子背朝观者,从沙发上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在头脑中搜寻丈夫往日的形象 。右侧侧是一张书桌,两个孩子正在做功课,大的男孩似有所悟,爸爸在最后出走时还给他留下清晰慈样的印象,而那个小女孩的脸上表现出疑虑,她从未见过此人,不知道此人是谁 。小女孩的表情,给观者提示了革命者被捕的大致岁月 。女佣站在门口,她带着疑惑的目光让这位“客人”进去 。整幅画非常重视细节描写,由此也可以看出,列宾对这一题材的匠心 。创作背景时代背景1881年,俄国发生了一次谋刺亚历山大二世的政治事件 。事后,统治者对参与暗杀的同谋者处以极刑,其余嫌疑者处以监禁、流放和苦役,其中包括许多知识分子 。到亚历山大三世时,在加冕典礼上,他突然宣布政治大放,释放了与此事件有关的受害者 。当时被流放了20多年的进步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当时俄国民主思想家,对列宾一代影响很大,这个事件一直绕在列宾心头 。他决定用画来反映当前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力量,《意外归来》即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诞生的一幅作品 。创作过程《意外归来》的构思经过几次变化,但仍保留了基本的情节,被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出现在家中 。画家最早以一个年轻的女革命者为主角,她激动地去看妹妹和妈妈最后终于认出了早已满头白髮的丈夫 。后来,画家将主角改成中年男子,当他突然出现在家中,一下子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僕人用好奇的目光叮着他,而起身迎子的母亲则显得激动不已,儿子看到久违的父亲后喜形于于色,而认不出爸爸的幼女看到这位“陌生生的叔叔”后则有些张皇失措 。而坐在钢琴边的妻子面对意外归来的文夫,百感交集,激动万分,以至于忘了起身相迎 。艺术鉴赏主题这幅油画就像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幺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幺的意外、兴奋 。人物画家塑造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革命者突然归来,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面容瘦削、满脸鬍鬚,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 。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 。列宾抓住“流放者跨进门坎的一瞬间,他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惊喜、意外”及其它种种複杂的情感 。构图该画中虽有众多的人物,但只有被流放者一人是完整的,因而成为画面最突出的视觉中心 。名家点评俄国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这才是历史,这才是现代生活,这才是今天真正的艺术 。后世影响衍生作品1969年,苏联为纪念俄国巡迴展览画派代表人物列宾发行了一套邮票,其中的一枚邮票选用了1884年列宾绘製的油画《意外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