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


天镇县

文章插图
天镇县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端,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 。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临河北省怀安县,南毗河北省阳原县,西接阳高县,北楔内蒙古兴和县,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
天镇县国土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辖5镇7乡、235个行政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家列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 。
【天镇县】天镇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为赵国延陵邑,西汉建延陵县,唐设天成军,辽代改为天成县,明代又改制为天成卫、镇虏卫;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称天镇县一直至今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天镇县
外文名称:Tianzhen
别名:边城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大同市
下辖地区:5镇、7乡
政府驻地:玉泉镇
电话区号:0352
邮政区码:038200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北部
面积:1718平方公里
人口:23.06万(2018年)
方言:大包片区,灵丘官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着名景点:慈云寺,盘山,新平古城
机场:大同云冈机场
火车站:天镇站
车牌代码:晋B
行政代码:140222
历史沿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周为代国领域,战国时为赵国延陵邑 。
天镇县

文章插图
慈云寺秦置延陵县,西汉置阳原、延陵二县,属代郡 。北魏改置广牧县,属附化郡 。隋为玉泉驿,属马邑县,后置玉泉县 。唐仍称玉泉驿,后置天成军 。五代北周时期属云中县 。辽代始为天成县,金改为天城县,元仍名天成县 。中统三年(1262年)改属兴和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大同府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天成卫兼置镇虏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 。洪熙元年又添设镇虏卫 。清顺治三年(1646年)并天城、镇虏二卫为天镇卫,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称天镇县,属大同府 。民国属雁门道 。抗日战争时期,天镇县南部山区为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 。1948年3月天镇县解放 。1958年併入阳高县,1961年又恢复天镇县至今 。2001年,城关镇更名为玉泉镇;米薪关镇、谷大屯乡合併设立米薪湾镇;逯家湾镇、宣家塔乡合併设立逯家湾镇;新平堡镇、大营盘乡合併设立新平堡镇;三十里舖乡、孙家店乡合併设立三十里舖乡;南河堡乡、东沙河乡合併设立南河堡乡;贾家屯乡、将军庙乡合併设立贾家屯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6个乡:玉泉镇、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三十里舖乡、南河堡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 。县政府驻玉泉镇 。2018年1月,阳高县马家皂乡划归天镇县管辖 。行政区划
天镇县

文章插图
天镇县地图截至2018年2月,天镇县下辖5个镇(玉泉镇、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7个乡(卅里舖乡、南河堡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马家皂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23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天镇县东临河北省怀安县,南毗河北省阳原县,西接本省阳高县,北楔内蒙古兴和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13°53′30″至114°32′30″,北纬40°9′8″至40°40′35″ 。西距大同市80公里,东距张家口市85公里、距北京30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200公里 。天镇县地形地貌天镇县系阴山山系,属大同断陷盆地,地貌複杂,地层古老,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微倾,海国土总面积1635平方公里,东西宽54千米,南北长65千米 。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76米,地貌特徵为山区多、平原少 。气候特徵天镇县为大陆性北温带乾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90—128天,年均日照时数2827小时,年均气温6.4℃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天镇县可划分为川区、山区、丘陵区、边山路口区,可供农、林牧用地194.75亩 。现有耕地面积59.74万亩,其中水浇地24.16万亩 。林地面积17.4万亩,森林覆盖率16%,天然草地面积 46.5万亩 。天镇县尚有荒山、荒坡、荒滩面积50万亩 。矿产资源截止到2013年,天镇县已探明地下矿藏有39种 。其中:金属矿产及伴生矿产16种,包括铁、锰、钛、铜、铅、锌、钼、钨、金、银、铍、镧、铈、锶、钇、钍,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铁、铅、锌、钛4种;非金属矿产23种,包括石墨、泥炭、玄武岩、白云岩、浮石、霞石正长岩矿、花岗岩(辉绿岩)、大理石、磷灰石、黄铁矿、石棉、高岭土、长石、石英、白土、凹凸棒石粘土、石榴子石、橄榄石、玉髓、玛瑙、红色粘土、矿物颜料、褐煤等 。水资源天镇县境内河流属海河水系,有南洋河、洪塘河、三沙河、柳林河四条主要河流及大小20多条支流,总长106公里,总流域面积154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988万立方米 。天镇温泉位于县环翠山南麓,古长城脚下,距离天镇县城5公里 。此泉地下储存面积为8平方公里,量为7亿立方米,100米以下冒出地表水温为44℃,泉水中含28种微量元素,属锂、锶、偏硅酸——钠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有益成份含量均超GB8537—87标 。人口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天镇县总人口187832人 。其中,男性人口95545人,女性人口92287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3.53:100 。户籍人口203455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14%,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12.27% 。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9181人,乡村人口为168651人 。截至2018年,天镇县总人口23.06万人,其中蒙古族、黎族、佤族、满族、回族、壮族等15个少数民族人口99人 。经济概况综述2011年,天镇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57亿元增加到11.83亿元,年均递增16.3% 。财政总收入从3502万元增加到8388万元,年均递增19.1% 。一般预算收入从1317万元增加到3678万元,年均递增22.8%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7亿元增加到17亿元,累计完成44.8亿元,年均递增44.1% 。2012年天镇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财政总收入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2013年,天镇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8.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7.6% 。工业生产总值达3.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9.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4.5% 。社会消费总额达7.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3% 。财政收入达1.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7%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341元,同比2012年增长10.5%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735元,同比2012年增长12.5% 。第一产业2006年天镇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388亿斤 。初步形成了奶牛、菊花、蔬菜、土豆、牧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 。农副产品主要有玉米、土豆、蔬菜、甜菜、油料、小杂粮、果品、生猪、羊、牛等 。2012年,天镇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800亩,总面积近2万亩 。建设养殖小区22个,新增圈舍面积2.4万平方米 。新建农副产品直营店7家,总数达到17家 。实施956户3250人易地扶贫移民工程和16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 。发展节水灌溉3.6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硷地1.59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2.98亿斤 。2013年天镇县耕地面积87.3万亩,宜开发非耕地124.8万亩,户均耕地17.4亩,人均5亩,劳均14亩 。2013年,天镇县新增各类蔬菜大棚5100栋,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园区14个 。年产5000吨脱水蔬菜项目完工投产 。2013年销售蔬菜及其它农副产品2.2万吨,营业收入8100万元 。农村基础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发展节水灌溉3.43万亩、膜下滴灌7800亩,解决了8个村、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粮食总产量首破3亿斤大关,达到3.25亿斤 。第二产业2012年,天镇县完成投资48.7亿元 。装机总容量15万千瓦的华能武家山风电场一期二期工程、华润大梁山风电场一期工程併网发电,2012年发电2.5亿度,产值达1.5亿元 。大唐环翠山30兆瓦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新裕隆金属镁公司年产1.5万吨镁锭、2万吨镁合金技改扩建工程完工 。2013年,天镇县工业企业22家,固定资产原值16817.9万元 。基本上形成了化工、畜产品加工、食品、机械加工多业并举、均衡发展的工业格局 。2013年,天镇县大梁山二期50MW风电和大唐30MW光电项目顺利併网发电 。晋能70MW光电和华润神头山100MW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第三产业2013年数据统计,天镇县注册个体工商户1770户,私营企业85户 。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达3.99亿元,个体私营税收923万元,占到财政总收入的35.3% 。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逐步由餐饮、修理、服务业向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业综合开发、车辆运输、矿泉水开发、城市建设、科技教育等领域拓展 。交通运输天镇县距离北京300公里,距离大同80公里,距离张家口85公里 。有京包铁路横贯东西,同张、镇马两条国道纵横交错 。县、乡、村公路通车率达100% 。天大高速公路部分通车,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429.746公里(2013年),公路密度为87.45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69.34公里 。天镇县有11个乡镇、95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车里程477.7公里 。天镇县南距大同云冈机场70公里,高速公路全程直达 。社会事业社会保障2006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偿资金6275万元 。2009年列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 。2010年,天镇县城市低保3349户7500人、农村低保11126户21215人、农村五保2993户2998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3633元增长到2010年的10457元,年均递增23.5%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80元增加到3059元,年均递增11.4 。贫困人口从6.3万人减少到4.6万人 。2012年天镇县有敬老院15所,收养157人 。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险种 。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全部纳入保障範围 。2013年,天镇县9.18万人参加新农保,参保率达89.8%;对符合条件的2645名职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317万元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住房1008套6.2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755户、农村危房改造500户 。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纳入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2.04万户3.07万人;为低收入农户发放冬季取暖用煤9万吨 。医疗卫生2013年天镇县有各类卫生机构2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8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2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13张 。天镇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6.4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8.5%;实施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推进人口计生三项重点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城市建设2001年,天镇县改造县城道路12.8万平方米,新建办公、商业、住宅楼14.2万平方米 。洋河公园、温泉宾馆、新县城主干路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1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21平方米 。程控电话安装26387部,通电话村201个,占总数的90.95%,移动用户已达到9800户 。2011年,天镇县建设商住办公楼38.5万平方米,硬化街巷35万平方米,修筑排水管网39.2公里,启动实施了南洋河治理工程 。新修和改造道路1316公里,实施省道马走线改建和天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完成新造林28.8万亩,绿化村庄77个、通道88公里 。2013年天镇县投资1.15亿元,完成迎宾路、武宁街1.79公里管网及道路改造工程,对沿街广告牌匾及建筑立面进行整治,高标準建成迎宾大桥 。投资1.47亿元,完成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供热能力达到160万平方米,已实现供热13万平方米 。实现接网供气4084户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66.6万平方米,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县城主要街道和164个行政村安装路灯4060盏 。生态环境2013年天镇县大气、水质污染程度较轻,平均综合排放量占控制总量的31.68%,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準二级以上 。城乡园区绿化建设成效显着,城区绿化面积239760平方米,占城市面积的11.99% 。从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和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四大重点项目以来,全县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85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26.5% 。2013年,天镇县投资约8000万元,实施京包铁路北侧万亩仁用杏基地、天大高速和马走线2条通道、18座荒山及3个出省口等八大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6.8万亩 。实施逯家湾镇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6600亩,回填、挖除沙坑沙堆67处,实现占补平衡新造耕地2210亩,造林地3590亩,治理河道800亩 。教育事业截至2013年,天镇县有各类学校239所,其中高中3所、国中23所、职业中学2所、教师进修校1所、机关幼稚园1所 。天镇县教职工人数2548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265人、国中855人、国小1207人 。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63人 。国中专科以上学历662人,国小中师以上学历1182人 。学历达标率分别为61.5%、77.3%和97.9% 。有在校生44453人,其中小学生23607人、国中生14894人、高中生5302人,国小入学率达100% 。2012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320人,2013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449人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画受益学生1.5万多名 。风景名胜简介图片慈云寺慈云寺是天镇县现存边塞历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历史久远,规模宏大而着称,于1957年山西省政府审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始建于唐代 。清朝,亦屡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时的建筑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