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敬世界一杯好茶 安康中国之最( 二 )


安康全力践行“三茶”统筹,构建起完备的茶产业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营销推广体系,深挖“链长制”潜能,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配套 。驰而不息在做深茶科技、融合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发力,持续提升“安康富硒茶”产业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水平 。茶企通过三联共建抱团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坚持刀口向内求突破,大力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提升管护水平,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积极发展生态茶园,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努力抢占市场先机 。
“安康始终坚持把答卷写在大地上 。截至202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111万亩,茶叶产量5.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较2020年初分别增长10.2万亩、1.2万吨、100亿元,增幅分别为10%、30%、50% 。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40.5万人,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000余元 。”这组数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杰如数家珍 。
在殷切嘱托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成为蓬勃的“新茶人”,他们或继承传统,将工艺推陈出新;或利用新兴电商,为企业创造辉煌;或运用现代经济学,将本不会做茶的自己与茶叶紧紧相连……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守正创新、接续奋斗,推动着一片片“金叶子”造福乡里,推动着安康茶香飘更远 。
以茶载道,共享未来
“不要小看这里的每一棵茶树!它们可是我父亲的宝贝疙瘩 。”面对采访人员诧异的目光,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经理王沁解释道 。原来她口中的父亲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研发“陕茶1号”的著名茶技专家王衍成,而那片高矮不齐、树形不一,甚至冗杂的茶园是他的品种试验田 。这里每一棵茶树体内都蕴含着安康本地紫阳群体种最原始的“基因密码”,是不可再生的茶业“芯片” 。
“父亲28年的努力,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乡亲因此富起来 。他教会我茶的意义在于分享与奉献,而这样的故事在安康有很多,放眼中国,那就更多了 。我有时候很好奇,到底是茶改变了安康人,还是安康人改变了茶,或者两者的本质都是回甘吧 。”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 虽风景秀丽、环境优良,但多山的地理环境也带来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发展困境 。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安康逐渐找到了激活自身禀赋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茶山”向“金山”的历史性转化 。在茶产业的助力下,安康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而今,茶产业逐渐蜕变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继续服务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茶蕴含着奉献精神,也蕴含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长在贫瘠的坡地,历经水火之淬炼,留给人间恒久的清香 。这又何尝不是安康人集体性格的真实写照?纵观历史,我们又何曾吝啬过把最纯正的馨香和最深情的问候分享给世界?
宋晓红正在筹备今年的生产,她的黑茶还将继续搭乘“安西欧”中欧班列给更多的国外茶友以慰藉;西原茂树先生还会时常怀念紫阳的热情和秦巴山里的茶香;王衍成每天早上依旧会到他那块不产茶的试验田里巡视……
茶和世界,共品共享!
让我们乘着“国际茶日”的东风,
以安康之名,
敬世界一杯好茶!
来源:安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