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半枝莲


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半枝莲

文章插图
半枝莲(唇形目唇形科植物)【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半枝莲】半枝莲(学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 别称:赶山鞭(四川成都)、瘦黄芩(四川普格) , 牙刷草(江苏苏州) , 田基草(江苏宜兴) , 水黄芩(江苏南京) , 狭叶韩信草(广州植物志) 。是马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支莲株高可达55厘米 , 丛生密集 , 花繁艳丽 , 花期又长 , 是装饰草地、坡地和路边的优良配花 , 亦宜花坛边缘和花境栽植 , 盆栽小巧玲珑 , 可陈列在阳台、窗台、走廊、门前、池边和庭院等多种场所观赏 。
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以及中国大陆的公园等地 , 常生于逸生 , 原产于南美洲 。半支莲全草入药 ,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 。性寒味酸 , 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胺基酸等成分 。有凉血解毒 , 散瘀止痛 , 消肿和清热利湿之功效 。
(概述植物是半枝莲 , 图片来源)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半枝莲
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别称:并头草、韩信草、赶山鞭、牙刷草
二名法:Scutellaria barbat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亚科:黄芩亚科
属:黄芩属
亚属:黄芩亚属
种:半枝莲
分布区域: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以及中国大陆等地
英文名:Scutellaria barbata
形态特徵多年生草本 , 半枝莲根茎短粗 , 生出簇生的须状根 。茎直立 , 高12~35(55)厘米 , 四棱形 , 基部组1~2毫米 , 无毛或在序轴上部疏被紧贴的小毛 , 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 。叶具短柄或近无柄 , 柄长1~3毫米 , 腹凹背凸 , 疏被小毛;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 , 有时卵圆形 , 长1.3~3.2厘米 , 宽0.5~1(1.4)厘米 , 先端急尖 , 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 , 边缘生有疏而钝的浅牙齿 , 上面橄榄绿色 , 下面淡绿有时带紫色 , 两面沿脉上疏被紧贴的小毛或几无毛 , 侧脉2~3对 , 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 。花单生于茎或分枝上部叶腋内 , 具花的茎部长4~11厘米;苞叶下部者似叶 , 但较小 , 长达8毫米 , 上部者更变小 , 长2~4.5毫米 , 椭圆形至长椭圆形 , 全缘 , 上面散布下面沿脉疏被小毛;花梗长1~2毫米 , 被微柔毛 , 中部有一对长约0.5毫米具纤毛的针状小苞片 。花萼开花时长约2毫米 , 外面沿脉被微柔毛 , 边缘具短缘毛 , 盾片高约1毫米 , 果时花萼长4.5毫米 , 盾片高2毫米 。花冠紫蓝色 , 长9~13毫米 , 外被短柔毛 , 内在喉部疏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囊大 , 宽1.5毫米 , 向上渐宽 , 至喉部宽达3.5毫米;冠檐2唇形 , 上唇盔状 , 半圆形 , 长1.5毫米 , 先端圆 , 下唇中裂片梯形 , 全缘 , 长2.5毫米 , 宽4毫米 , 2侧裂片三角状卵圆形 , 宽1.5毫米 , 先端急尖 。雄蕊4 , 前对较长 , 微露出 , 具能育半药 , 退化半药不明显 , 后对较短 , 内藏 , 具全药 , 药室裂口具髯毛;花丝扁平 , 前对内侧后对两侧下部被小疏柔毛 。花柱细长 , 先端锐尖 , 微裂 。花盘盘状 , 前方隆起 , 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 。子房4裂 , 裂片等大 。小坚果褐色 , 扁球形 , 径约1毫米 , 具小疣状突起 。花果期4~7月 。生长环境生于水田边、溪边或湿润草地上 , 海拔2000米以下 。半枝莲喜温暖气候和湿润、半阴的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 , 栽培以土层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好 。土壤粘重和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 。其常野生于丘陵和平坦地区的田边或溪沟旁 。喜比较湿润的环境 , 过于乾燥的地区生长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