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物学会


国际动物学会

文章插图
国际动物学会【国际动物学会】国际动物学会(英文: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简称ISZS)是经中国外交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中国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首个学科级国际学术团体,是首个落户中国的二级学科国际组织,同时也是覆盖动物科学所有分支领域的国际组织 。
基本介绍中文名:国际动物学会
外文名: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
成立时间:2004年8月
类型:国际组织
发展历史国际动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Zoology)创始于1889年,是国际动物学界最高级别科学会议 。首届大会于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之后每4年在世界各地举行 。为主办好国际动物学大会,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于2004年1月接受了由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知彬、澳大利亚科学家John Buckeridge和以色列科学家Francis Dov Por提出的共同提案,成立国际动物学会,以便更好和更加有效地主办国际动物学大会 。2004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上,经各国动物学家投票一致同意,决定成立国际动物学会 。由此,国际动物学会正式成立 。大会同时通过决议,国际动物学会永久性秘书处落户中国,挂靠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建设宗旨国际动物学会的宗旨是,团结从事动物科学的学者、教育者以及各国动物学专业组织,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动物科学的发展 。业务範围1)每四年在世界各地主办国际动物学大会;2)在两届动物大会之间主办整合动物学系列国际研讨会;3)出版会刊《Integrative Zoology(整合动物学)》;4)发起并承担国际科学研究计画;5)举办各种动物科学高端研修班、教育培训、科普宣传国际学术活动 。团体会员截止到2013年10月底,学会共有团体会员114个,覆盖各类科技人员3万多人;个人会员1084个;分布于世界6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 。理事成员主席张知彬(中国)副主席Abraham S. Haim(以色列)Yoshitaka Nagahama(日本)执委Rosa Polymeni(希腊),Jürgen Heinze (德国),Nils C. Stenseth (挪威),Marvalee Wake(美国),Sarita Maree(南非)前任主席Jean-Marc Jallon(法国)顾问委员会主席John Buckeridge(澳大利亚)顾问委员会委员Michael Schmitt(德国)Edwin L. Cooper(美国)解焱(中国)名誉主席Francis Dov Por(以色列)秘书长韩春绪(中国)组织会议历届大会首届大会于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之后每4年举行一次,目前已召开过22届 。第23届于2020年在南非开普敦举行 。第二十二届,2016,日本沖绳第二十一届,2012年,以色列海法第二十届,2008年,法国巴黎第十九届,2004年,中国北京第十八届,2000年,希腊雅典第十七届,1972年,摩纳哥蒙地卡罗第十六届,1963年,美国华盛顿第十五届,1958年,英国伦敦第十四届,1953年,丹麦哥本哈根第十三届,1948年,法国巴黎第十二届,1935年,葡萄牙里斯本第十一届,1930年,义大利帕多瓦第十届,1927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第九届,1913年,摩纳哥第八届,1910年,奥地利格拉茨第七届,1907年,美国波士顿第六届,1904年,德国波恩第五届,1901年,德国柏林第四届,1898年,英国剑桥第三届,1895年,荷兰莱顿第二届,1892年,俄国莫斯科第一届,1889年,法国巴黎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整合动物学系列国际研讨会是国际动物学会的品牌国际会议,目前已举行过8届 。第9届于2017年8月在青海西宁举行 。第八届,2016年,锡林浩特第七届,2015年,西安第六届,2014年,北京第五届,2013年,北京第四届,2010年,昆明第三届,2008年,北京第二届,2007年,北京第一届,2006年,北京组织刊物《Integrative Zoology(中文译文:整合动物学)》是国际动物学会官方期刊,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动物学会主办,并与国际出版商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的动物学学术性英文期刊 。刊物面向动物学工作者,其宗旨就是要促进学科交叉,推动国际动物学发展,推动我国动物科学走向国际 。2013年JCR所发布的期刊SCI影响因子为1.288,位于Q2区,在全球149种JCR动物学刊物中名列第58位(前38.9%) 。截止到2013年6月,期刊文章作者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海外作者占70%以上;第一作者博士学位70%以上;通讯作者教授职称比例80%以上 。目前,世界2043个单位可看到本刊,另有2645个开发中国家单位能够阅读本刊 。2012年,本刊全文下载总计2.5万篇次,比前一年同期增长40% 。其中,文章下载量前5名国家分别为:美国(27%)、中国(13%)、英国(10%)、印度和加拿大(5%)、德国(4%) 。网上线上浏览前5地区分别为:欧洲(27%)、美国(24%)、中国(13%)、澳大利亚和纽西兰(5%)、加拿大(4%)地区 。组织活动国际科学研究计画2008年,依靠自身优势,学会发起并承担“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物学效应”国际科学研究计画 。计画发起后,即被中国科学院院列为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8-2011) 。2010年,计画被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接受为新国际研究计画(2010-2012) 。2012年,经该联合会评估,列入该组织核心计画 。截止到2013年10月,项目已发展到基本覆盖全球亚、非、拉、美、欧、澳洲等各大洲,并有来自美、法、德、中、俄、挪威、印度、澳大利亚、智利、南非、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数十位科学家的参与和加入 。目前,项目国际研究网路平台及相关信息资料库框架目前已搭建完成;在SCI期刊《Integrative Zoology》上已出版发行“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学效应”研究成果专刊3期,发表论文25篇;在包括PNAS,Climate Chang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分别在中国、俄罗斯、以色列、法国等国家,举办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学效应主题国际研讨会6次;培训班2次;为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撰写专题报告1份;项目人员互访与交流30余人次 。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是国际动物学会重要核心业务之一 。2011年,第一届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前沿国际培训班,北京2007年,第二届整合动物学培训班,北京2006年,第一届整合动物学培训班,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