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改良

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过砂或过黏均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应採取相应的改良措施 。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壤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如花生、西瓜喜温,适宜在砂质土壤上种植,这是由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在我国现有耕地中,因耕层过砂或过黏需要改良的面积有0.067亿~0.133亿hm2,土壤耕层过砂或过黏、夹砂夹黏、通体砂、通体黏等土体构型均不能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协调供应的需要,需加以改良 。其改良途径和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序渐进地进行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土壤质地改良
外文名:Soil texture improved
方法1:客土法
方法2:土层混合法
方法3:引洪淤积法
方法4:培肥土壤,改良质地性状
简介土壤质地过砂或过黏均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应採取相应的改良措施 。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壤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如花生、西瓜喜温,适宜在砂质土壤上种植,这是由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在我国现有耕地中,因耕层过砂或过黏需要改良的面积有0.067亿~0.133亿hm2,土壤耕层过砂或过黏、夹砂夹黏、通体砂、通体黏等土体构型均不能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协调供应的需要,需加以改良 。其改良途径和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循序渐进地进行 。客土法如果在砂地附近有黏土、胶泥土、河泥,可採用搬黏掺砂的办法;黏土地附近有砂土、河砂者可採取搬砂压淤的办法,逐年客土改良,使之达到三泥七砂或四泥六砂的壤土质地範围 。但这种方法工程量大,造价高,不适于进行大面积的土壤质地改良 。土层混合法即通过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如果砂土表层下不深处有淤泥层,黏土表层下不深处有砂土层,可採用深翻或 。大揭盖 。将砂、黏土层翻至表层,经耕、耙使上下砂黏掺混,改变其土质 。一般沖积平原地区的土壤母质多具有不同的层次,可採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表层土壤质地改良 。但要求上下层土壤质地差异明显,且下伏土层不能过深般不宜超过50cm,埋藏过深,使得翻压难度过大而难以进行 。引洪淤积法黄河或洪水中往往携带大量的泥沙沉积物,水流的速度不同,沉澱下来的颗粒组成也不同 。我国黄河两岸的民众根据这个原理,常用来改良土壤质地,其方法是引富含泥沙的黄河水或洪水,将田间畦口开低,加快流速,则沉积物中砂粒较多,可以淤砂以改良黏质土壤如果将田间畦口抬高,减慢洪水流速,则沉积物中沉积的细颗粒较多,可以达到改良砂质土壤的作用 。每次漫砂漫淤不能超过10cm,逐年进行,可使大面积的砂地或黏土得到改良 。这种把洪水有控制地引人农田,使淤泥沉积于砂土表层,既可增厚土层,改良质地,又能肥沃土壤,是沖蚀地表的肥土,含养料丰富 。培肥土壤,改良质地性状土壤质地的不良生产性状不仅仅在于其颗粒组成,也与不同质地的土壤结构状况有关 。通过改变不同质地土壤的结构,往往可以消除质地的不良生产性状 。黏质土通过改良其结构状况也可以改变其生产性状 。大量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而且能改善过砂或过黏土壤的不良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因为有机肥施人土壤中形成腐殖质,可增加砂土的黏结性和团聚性,降低黏土的黏结性,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 。因此,施用有机肥对砂土或黏土都有改良作用,它是一种常用的改良措施,其改良效果黏土大于砂土,因为腐殖质在黏土中容易累积,而在砂土中容易分解的缘故 。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是改变了土壤质地的不良性状,并没有改变矿质土壤颗粒的组成,所以,土壤质地类型不会发生改变 。在过砂或过黏不良质地的土壤上种植耐瘠薄的草本植物,特别是种植豆科绿肥如沙打旺、草木樨,翻人土中,既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也可改善土壤质地 。大面积的砂土或黏土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变其质地状况,必须因地制宜,从选择优势作物、耕作和综合治理着手进行改良 。如对于砂土,首先营造防护林,种树种草,防风固沙其次选择宜种作物(喜温耐旱作物)三是加强管理,如採取平畦宽垄、种子深播、播后镇压、早施肥、勤施肥、勤浇水、水肥少量多次等措施 。对大面积黏质土,根据水源条件种植水稻或水旱轮作,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