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角龙


恶魔角龙

文章插图
恶魔角龙【恶魔角龙】恶魔角龙属(学名:Diabloceratops)是角龙下目角龙科恐龙的一属 , 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 。头盾上端具有两根向外弯曲的角 , 外形类似恶魔的羊角 。恶魔角龙是最早期的尖角龙亚科之一 , 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早期角龙科的演化关係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恶魔角龙
拉丁学名:Diabloceratop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鸟臀目
亚目:角龙亚目
科:角龙科
亚科:角龙亚科
种:伊顿恶魔角龙(模式种)
分布区域:北美洲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发现与命名正模标本(编号UMNH VP 16699)是一个部份头颅骨、下颌的夹板骨 , 没有遭到挤压变形、保存状态良好 , 只有右侧遭到侵蚀遗失 。化石是在2002年由古生物学家Donald DeBlieux发现于犹他州的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保护区 , 地质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 , 约7500万年前 。这个化石被运送到盐湖城的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 , 并经过约800小时的化石处理、清里母岩 。在2002年 , 詹姆士·柯克兰(James Ian Kirkland)、Donald DeBlieux将这些化石叙述、命名 , 模式种是伊顿恶魔角龙(Diabloceratops eatoni) 。属名里的diablo在西班牙文意为「恶魔」 , 意指其头盾上方的角类似恶魔的角;keratops则意为「有角的面孔」 , 是角龙类恐龙的学名常见字根 。种名则是以古哺乳动物学家杰佛瑞·伊顿(Jeffrey Eaton)为名 , 他是柯克兰的好友 , 也曾发现一些恐龙化石 。体徵正模标本的头颅骨长62公分 , 是个成年个体 , 研究人员推测恶魔角龙的完整身长约3公尺 。恶魔角龙是种典型的角龙类 , 具有大型头盾 , 倾斜角度高 。它们的口鼻部短而高 , 具有大型鼻孔 。口鼻部与头颅骨比例相当短 , 是已知角龙类恐龙里的比例最短口鼻部 。鼻部有个小型隆起 , 研究人员推测其生前可能具有小型的鼻角 。眼睛上方有一对小型额角 , 长25公分 。头盾两侧有多个颈盾缘骨突 。在头盾最上端有一对长角 , 往两侧弯曲 , 外形类似欧美传说中的羊角恶魔 。戟龙、野牛龙也有类似的头盾顶端长角 。种系生态学恶魔角龙是已知最早期的尖角龙亚科恐龙之一 。目前已发现超过30种角龙类恐龙 , 生存于7800万到6500万年前;但是在9000万到7800万年前的这段时期 , 目前很少发现角龙类恐龙 , 恶魔角龙的发现 , 有助于了解早期角龙科恐龙的演化关係 。柯克兰发现恶魔角龙具有某些原始特徵 , 而原角龙科也具有类似的特徵 。两者都具有额外的头盾洞孔 , 而更高端型、后期角龙科的额外头盾洞孔缩小、或是消失 。柯克兰指出 , 这些早期物种并没有形成一个天然单系群 , 而是代表演化至后期角龙科的一个演化阶段 , 最后演化出后期的各种角龙科恐龙 。古生态学在同一地区 , 还发现斗吻角龙、格里芬龙等草食性恐龙 , 目前还没有发现大型肉食性恐龙 。研究人员据此推测 , 恶魔角龙的头盾功能可能主要是视觉辨识物 , 辨别物种、性别、或是个体 , 比较少用在打斗或防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