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站


十堰站

文章插图
十堰站十堰火车站一般指本词条
十堰站(Shiyan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客货站,是襄渝铁路上的重要铁路车站 。
【十堰站】十堰站始建于1971年12月;于2016年进行升级改造工程;于2019年1月31日建成北广场并投入使用 。
截至2018年12月,十堰站站台规模为4台11线 。截至2019年1月,十堰站候车总面积1.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人数4000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十堰站
外文名:Shiyan Railway Station
投用日期:1974年12月
车站等级:一等站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十堰市
区域管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2.34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1月)
站台规模:4台11线(截至2018年12月)
主要线路:襄渝铁路
车站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车站路
历史沿革1971年12月,十堰站动工兴建 。1976年10月1日,十堰站正式开通运行 。1990年1月1日,十堰站升为一等乙级站 。1999年6月,十堰站老站房拆除 。2003年9月,十堰站新站房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9年6月,十堰站随襄渝铁路全线通车,进行了站场改造 。2016年,十堰站站场升级改造工程动工 。2019年1月31日,十堰站北站房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2月,十堰站南站房停止使用 。建筑规模建筑设计第一代站房
1974年至1999年6月,十堰站第一代站房建筑面积6150平方米,候车室面积957平方米,高8米,可容纳1500多名旅客;旅客站台2座,面积8526平方米;货场1座,面积20685平方米;货物站台2座,面积2703平方米,货物仓库3座,面积2404平方米 。第二代站房
2003年9月,十堰站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0平方米,楼高27米;站房由而望,站舍呈“W”形状,类似英文“欢迎”(Welcome)的第一个字母“W”,造型呈现“展翅翱翔”之意,似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寓意十堰站要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一样在祖国的蓝天翱翔,巡视着铁路的日新月异 。第三代站房
截至2018年12月,十堰站旅客进站天桥长度为109.8米、宽度为8.34米、高度为4.8米,路外人行天桥长度为139.2米、宽度为6.54米、高度为4.8米,旅客地下通道面积为571.2平方米;南北站房连线天桥两座,长度为75米,离地面高10米 。截至2019年1月,十堰站北站房建设用地面积13.87公顷,地下建筑面积约12.34万平方米;站房内设候车大厅2个、售票大厅1个;旅客专用天桥通道长度为75米、宽度近10米 。截至2019年2月,十堰站北站房负一层设有4个候车区、4个检票区、22个自动检票通道,候车大厅有1000余个座位 。
十堰站

文章插图
夜晚的十堰站整体布局第一代站房
十堰站第一代站房是两层砖混结构,黄色坡度屋瓦面,全站分客运、货运、装卸和运转四个车间 。第二代站房
十堰站第二代集候车、办公、仓储、综合服务于一体,站房共三层候车室 。第三代站房
截至2018年12月,十堰站新建北站房;设定天桥以及旅客地下通道,旅客可从北站房到达南站房候车大厅或检票口 。截至2019年1月,十堰站北站房与南站房隔着铁路线“背靠背”而立;北站房出站方式为“上进下出、一进两出”,出发旅客进入北站房通过天桥下站台上车,到达旅客通过地道从南、北广场出站;同时,北站房属地下式站房,主要分两层,负一层主要包括售票厅、旅客进站、安监、候车大厅、上车检票口等,负二层主要是旅客出口通道、公交站和计程车招呼站等;北站房开通使用以后,南站房就不再具备进站的功能 。站台线路截至2018年12月,十堰站站场规模为2台7线,途经十堰站的线路为襄渝铁路 。运营情况自动售票截至2019年1月,十堰站南站房设有3台自动售取票机,方便旅客自助售取车票 。便民设施2015年4月,随“十堰·南水北调号”列车的开行,十堰站设立售票专窗和专用候车区,开闢了专用通道,对来不及购票的游客,在一站台设定绿色购票视窗,旅客随到随办;对于“老弱、病残、孕妇”等重点旅客,车站党团员青年志愿者实行一对一服务,帮助盲人旅客寻找席位 。2019年1月起,持有软卧车票、VIP卡的旅客及军人,可以从十堰站北广场乘坐垂直电梯至负二楼软席、VIP候车专区候车 。负一楼设有母婴候车专区,配有儿童游玩设施设备,婴儿哺乳室等;特殊旅客(如智力障碍、残疾、重病人员等)进站候车可与客服进行预约助行服务 。2019年2月,针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乘客提供送站服务,乘客持凭有效身份证件,可到负一层进站走廊右侧的爱心卡办理处(医疗点)办理接送站爱心卡 。客运流量2019年1月21日至2月1日,十堰站传送旅客量为11万人次,到达旅客量为20万人次 。特色服务“南水北调移民探亲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