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狮市永宁镇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

文章插图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福建石狮市永宁镇】永宁镇永宁镇,为石狮市东南部的着名滨海侨乡,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 。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北与本市蚶江镇、锦尚镇接壤,南邻晋江市龙湖镇,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 。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 。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 。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1233毫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福建石狮市永宁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福建石狮市
人口:4.6万
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 。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以作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及祥芝、深沪、围头3个巡检司,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为全国三大卫,历史上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和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也饱受历史的苍桑考验,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和抗日战争时期的“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 。永宁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完整的古街道,两条贯穿东西南北的街道把四个城门分成四个方块,状如鳌鱼卧滩,故又有“鳌城”之雅称 。新中国成立后,永宁隶属晋江县 。1989年石狮市成立,划归石狮市管辖 。永宁镇全镇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姑嫂塔(亦称万寿塔或关锁塔)和城隍庙;石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分别是:虎岫寺摩崖石刻、永宁卫石刻(镇海石)、李子芳烈士故居、董云阁烈士故居,明代武进士陈有纲墓、慈航庙、“7.16蒙难纪念碑”、岑兜古盐场;其他着名的历史古蹟有:古卫城遗址、朝天寺、玉皇阁、伊斯兰教圣墓、观日台、沙堤石笋等等 。永宁素有“文化之乡”美誉,近年来文体活动活跃,成立了雅韵文艺协会、太阳风文化促进协会、鳌城谜社、永宁南音社、绿洲读书社永宁分社等文化社团等一批颇具影响的社会团体;筹办了多种乡土文化刊物,如《永宁镇讯》、《鳌城文苑》、《永宁镇乡土资料彙编》等 。永宁历史上孕育出了明代五部尚书黄克瓒、新四军高级将领华侨将军李子芳、爱国将领董云阁、现代着名军级作家白刃等国家栋樑,涌现出了董尚真、郑周敏、郑绵绵、李逢梧、李苍洲、陈着远、陈锡标、施学坛、卢章煌、卢文端、卢祖荫、李贤义等一大批华侨商业巨子 。该镇系“福建省百强乡镇”“福建省文明城镇”“福建省科技示範镇”和“泉州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初步形成了以服装面料、体育用品、食品五金为龙头等新兴支柱产业;以黄金海岸度假村为支柱的旅游及第三产业;以涂滩养殖、海产品深加工、农业基地为主导的现代农渔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稳步增长,是石狮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之一 。其中以生产羽毛球拍、网球拍为主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规模宏大,品质优良,形成了原料、生产、销售一条龙结构,在全国乃至世界範围内具有较大影响 。主要知名品牌有“凯胜”、“伟士”、“威尔夫”等,占地千余亩的永宁工业区更成为全市最大的服装面料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