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欺


电话诈欺

文章插图
电话诈欺【电话诈欺】电话诈欺,即利用电话进行诈欺活动 。电话诈欺现已蔓延全国,常见的有20种诈欺手段 。提醒市民防骗,小心电话诈欺,遇到这类情况,要三思而后行,别轻易相信对方,请切记, 一定要让自已冷静一下(不要被歹徒引导), 仔细查看电话号码, 如果号码可疑, 就一定是电话恐吓诈欺. 如发现有诈欺嫌疑,应该立即报警 。
犯罪分子普遍採用异地作案、异地诈欺、异地跨行取款,假如诈欺市民,一般拨打电话时都在外地,或者用外地手机在本地拨打 。犯罪分子多来自于同一地域,相互间“掩护”意识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电话诈欺
外文名:The phone fraud
途径:电话方式
类别:诈欺
诈欺方法:犯罪分子多冒充受害人的亲戚、同学或朋友,通过套话骗取受害者的信任 。一般诈欺流程是: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如受害者说“真的想不起 。”,犯罪嫌疑人就会说“你连我都忘了,那就算了 。”;如受害者“恍然大悟”说“喔你是某某”,嫌疑人就会顺着说“是呀,你终于想起来了 。”,然后就说要去看望对方,获得好感,次日或稍后两日编造在去的途中出车祸、遭绑架、嫖妓被抓或包二奶被发现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受害者汇钱到指定的帐户 。这种诈欺主要诈欺公司老总、高级官员,或者随机拨打的某号码段电话号码,一些连号较多或吉数结尾的号码如888、666、168之类的手机持有人 。警方还介绍,电话诈欺的犯罪分子準备充分,精心编制固定操作流程 。在实施诈欺活动前,犯罪分子都会充分收集受害人的资料,还对诈欺过程进行“彩排” 。同时,骗子们分工明确,一般以3-5人为一个小团伙,专人负责打电话,专人负责诈欺帐号管理,专人负责现金的提取 。每次诈欺数额也不多,在3000-30000元之间 。诈欺手段诈欺第1招——给手机用户发“我是××省公证处的公证员××,恭喜你的手机或电话号码在××抽奖中了×等奖,奖品是小轿车一部”之类的简讯 。支招:如果你的手机收到这类简讯,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思考时间,想想自己是否将手机号码投入摇奖或参与过什幺活动,如果没有,删除它,不要回复,更不要相信天上掉下馅饼的这个大奖 。诈欺第2招——以××银行的名义,提醒您在某地刷卡消费,消费的金额将从您的账户中扣除 。支招:如果你收到类似的手机简讯,再按简讯里的电话打去询问,就会一步步栽进不法之徒设好的圈套里 。所以,对这类疑骗信息不要理睬 。诈欺第3招——打电话自称是国家税务局干部,帮您办理汽车或房屋退税事宜 。支招:如果你接到有人的,请不要相信这类谎言 。诈欺第4招——有人自称是某社保局工作人员,以简讯形式告知“你有社保补贴金未领取”,通知民众领取社保补贴或社保返款项 。支招:对于收到的领取社保补贴等简讯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社保账户等相关问题,民众可到当地社保办事视窗谘询,或拨打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电话了解 。诈欺第5招——有人打电话冒充财政局,声称可以领取“新生儿财政补贴”、“助学困难补贴”或者“购车补贴” 。要求民众提供银行卡汇到其指定账号上 。支招: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段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打受害人家庭固定电话,以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为由,要求受害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转帐 。因此,在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如不了解情况,不能轻易到自动取款机上按照电话提示进行操作 。应该求证确切后再联繫,以防自己的财产受损 。利用你的身边人实施诈欺 。诈欺第6招——有人打电话称,你的孩子被绑架,并索要赎金,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哭闹声音 。支招:如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冷静,先问问对方手中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幺样,穿什幺样的衣服 。如果对方所陈述的内容与孩子相符,儘快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查出事实真相 。如果您所问的情况对方回答不上来或有误,那一定是有诈 。诈欺第7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