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山东)【山东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山东)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1月20日发布,自2015年11月20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规 。
基本介绍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0日
实施日期:2015年11月20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山东)目录1、张某某与赵某婚约财产纠纷案2、刘某与冯某婚姻财产纠纷案3、杨某与刘某某离婚纠纷案4、陈某某与吕某某离婚纠纷案5、陈某与陈甲、徐乙、徐丙赡养纠纷案6、周某与肖某、倪甲等赡养纠纷案7、丁某与蒋甲、蒋乙等赡养纠纷案8、耿某、赵某与耿甲、耿乙、耿丙赡养纠纷案9、王某与张某变更抚养关係案10、王某某与王甲抚养费案一、张某某与赵某婚约财产纠纷案(一)基本案情2013年5月,原告张某某与被告赵某经邵某介绍相识 。2013年7月13日,通过证人邵某,原告给付被告现金40000元及首饰四件作为订婚的彩礼 。后原告又向被告送了两箱酒、两条烟、两盒茶叶、几袋糖 。后原、被告未能登记结婚,被告也未将上述彩礼退还 。为此,原告诉至法院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被告当庭将首饰四件退还原告 。(二)裁判结果济宁市高新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原、被告经人介绍相识,后双方未能登记结婚,原告给付被告的彩礼,被告应当予以退还 。证人邵某是原、被告双方的介绍人,给付彩礼的过程证人也实际参与,且证人与原、被告双方均无利害关係,其证言可信度较高,并且证人陈述的情况也符合本地的风俗习惯,因此对其证言法院予以採信 。证人高某的证言与证人邵某的证言,并不矛盾,也印证了原告存在订婚给付彩礼的事实,因此对其证言法院亦予以确认 。法院认为,证人邵某出庭作证只证明原告给付被告现金40000元,该40000元被告应当予以退还原告 。原告主张后来又给付被告2000元用于购买衣服,但没有向法院提交相应的证据,因此其要求退还该2000元,法院不予支持 。被告已将首饰退还原告,原告也已经接受,因此原告主张的首饰钱12000元,被告不需再返还 。原告要求退还购买物品的价款3000元,没有提供购买物品的发票,所购物品价值不能确定,因此对原告的该项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最后,法院判决被告赵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退还原告张某某彩礼款40000元,驳回原告张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三)典型意义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 。原告与被告经人介绍认识,原告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给予被告彩礼,但原告与被告之后未能登记结婚 。关于此种情况如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作了明确规定,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法院应支持当事人要求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 。彩礼虽具有赠与的外观,但法律后果与普通的赠与却大相逕庭 。被告关于原告给予其彩礼的行为为赠与行为的抗辩,法院不应支持 。二、刘某与冯某婚姻财产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原告刘某与被告冯某经人介绍相识,于2012年1月30日登记结婚,婚后无子女 。2012年2月2日,刘某因病住院22天,出院后双方一直分居 。因感情破裂,原告刘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冯某同意离婚,但要求对方适当返还聘礼及看病花费 。双方共同生活期间,未购置共同财产,无共同债权债务,有存款20000元在刘某手中 。刘某的陪嫁财产包括家电、被子在冯某处 。(二)裁判结果聊城市茌平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根据刘某与冯某两人长期分居的实际情况和双方均不愿维持该婚姻的意愿,应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关于存款,刘某认可有共同存款20000元 。关于刘某的陪嫁财产,属于其婚前个人财产 。关于冯某所述婚前的聘礼,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有条件赠与,双方已结婚,条件已成就,应按赠与处理 。关于刘某婚后住院的花费,冯某要求刘某返还,因当时处于共同生活期间,冯某有义务给作为其妻子的刘某看病 。最后,法院判决準予原告刘某与被告冯某离婚,原告刘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给被告冯某共同存款折款10000元,被告冯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将原告刘某的陪嫁财产返回给原告刘某 。(三)典型意义本案争议的一个主要焦点是离婚后婚前彩礼是否返还的问题,这在广大农村是比较典型的 。相当多的当事人认为彩礼是为结婚而给付的,离婚了就应返还 。其实,这是个误解 。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解释(二)中规定,只有符合以下情况,人民法院才支持返还彩礼: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如果不符合这三种情况,法院不支持返还彩礼 。像本案这种情况,儘管双方共同生活时间不长,但毕竟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被告非因给付彩礼而导致非常困难,所以其要求返还彩礼的主张,法院没有支持 。这一点,希望广大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予以特别关注,离婚时要审慎对待这个问题,应依法去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杨某与刘某某离婚纠纷案(一)基本案情2010年12月,原告杨某与被告刘某某经人介绍登记结婚,结婚时间较短且未生育子女 。婚后双方因家务琐事经常发生矛盾,难以共同生活,杨某两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刘某某表示同意离婚 。婚前,刘某某购买了商品房一套,别克凯越轿车一辆 。婚后二人签订了一份“保婚”协定,约定上述房子和车辆为夫妻共同财产,并注明若杨某提出离婚,协定无效 。协定签订一年后,杨某起诉离婚,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裁判结果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準予双方离婚 。诉讼双方约定涉案房产、车辆为共同财产,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对杨某、刘某某婚后共同财产,法院依法予以分割 。最后,法院判决:一、準予杨某与刘某某离婚;二、杨某在刘某某处的婚前个人财产新日电动车一辆归杨某个人所有;杨某、刘某某婚后共同财产中的42寸海信电视一台、电视柜一个归杨某所有,澳柯玛冰柜一台、餐桌一张带四把椅子归刘某某所有;三、杨某、刘某某婚后共同财产中位于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五路渤海二十二路明日星城小区42号楼1单元302室的住房一套归刘某某所有(剩余贷款16万元左右由刘某某偿还),刘某某给付杨某该项财产分割款60000元;婚后共同财产中的鲁MKR236别克凯越轿车一辆归杨某所有,杨某给付刘某某该项财产分割款22500元;折抵后,刘某某需支付杨某财产分割款37500元;以上过付事项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四、驳回杨某、刘某某其他诉讼请求 。(三)典型意义这是一起涉及婚内财产协定效力的案件 。当前,许多人在婚前婚内签订一纸“保婚”文书,而“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成为婚内财产协定中的恩爱信诺,以使得双方打消离婚念头,一心一意的经营好婚姻 。但是,这些协定究竟有没有效力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係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共同所有 。约定应採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係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本案中的《协定书》由当事人双方签字认可,且有见证人签字,协定书籤署后双方共同生活一年以上,在刘某某无相反证据证实杨某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时,《协定书》内容应视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协定书》所附“一方提出离婚,协定无效”的约定,因限制他人离婚自由,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而无效,其无效不影响协定书其他条款的效力 。四、陈某某与吕某某离婚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原告陈某某与被告吕某某于1980经人介绍相识,双方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开始同居生活 。1983年6月4日生育长子吕甲,1986年5月30日生育次子吕乙,1988年12月28日生育三子吕丙,现三个孩子均已成年,并已独立生活 。原告陈某某系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后无法独立生活,被告吕某某不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 。因此,原告陈某某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与被告吕某某离婚,均分夫妻财产,并要求吕某某返还工资款33000元,并给予其经济帮助金60000元 。本案中,陈某系原告陈某某的姐姐,并且是原告的监护人 。(二)裁判结果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陈某某系不能辨识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原告陈某某的监护人陈某作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符合法律规定 。原、被告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1980年即开始同居生活,至1994年2月1日双方已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属事实婚姻 。原告陈某某因患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被告吕某某不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现原告陈某某请求离婚,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準许 。原告陈某某要求均分共同财产,但未提供财产清单及相关证据证明,不予支持,待权利人有证据后,可另行主张 。原告陈某某要求被告吕某某偿还其2005年至2013年的工资款33000元,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原告陈某某要求被告吕某某给予其60000元经济帮助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本案实际,法院认为被告吕某某给予原告陈某某20000元经济帮助金为宜 。(三)典型意义本案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原告陈某某的姐姐陈某,是否能代为提起离婚诉讼 。夫妻关係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可能会因疾病或外力损伤而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 。一般人的离婚可以通过协商、诉讼等多种方式解决,但对于这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离婚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属于无法表达真实意思的人 。在离婚案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论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其第一顺序监护人系配偶,如果纠结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则会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配偶侵犯时,只要配偶不提出离婚,则其永远也离不了婚 。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应由除其配偶外的其他监护人代为提起离婚诉讼 。本案中,原告陈某某因患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被告吕某某不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原告陈某某的姐姐作为监护人代为请求离婚,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準许 。五、陈某与陈甲、徐乙、徐丙赡养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原告陈某与朱某于1986年登记结婚,朱某系再婚 。1987年,朱某带徐乙(1975年6月8日出生)、徐丙(1978年2月10日出生)到临沂市莒南县文疃镇大草岭后村与原告陈某共同生活 。1990年5月13日,陈某、朱某生育一子陈甲 。1991年被告徐乙离家外出打工,1993年被告徐丙离家外出打工 。2012年2月,朱某去世 。原告陈某由于年事已高,且没有生活来源,基本生活困难 。因三被告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原告陈某诉至法院,请求处理 。(二)裁判结果临沂市莒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与亲生父母子女关係一致 。被告徐乙、徐丙随其母朱某与原告陈某长期共同生活,接受原告的抚养教育,与原告之间形成继父母子女关係,对原告陈某负有赡养义务 。现原告身患疾病、生活困难,且三被告均已成年,具有赡养能力,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予以支持 。本案原告的赡养费标準应以统计部门发布的上年度当地农民年均生活消费支出为基準,考虑被告徐乙、徐丙与原告陈某的共同生活时间、感情因素及二被告目前的经济状况,法院酌定被告徐乙、徐丙负担的赡养费数额以每人每年1500元为宜 。被告陈甲系原告陈某的亲生儿子,其对原告陈某负有当然的赡养义务,其自愿按照原告的请求以每年3600元的标準负担赡养费,法院予以确认 。最后,法院判决被告陈甲自2014年起,于每年的6月1日前支付给原告陈某当年度赡养费3600元 。被告徐乙、徐丙自2014年起,于每年的6月1日前分别支付给原告陈某当年度赡养费1500元 。(三)典型意义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好农村老人赡养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继父母的赡养问题更加複杂 。当前农村存在很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係,而这种关係问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社会问题 。正确认识继父母子女的关係性质,适用有关法律对继父母子女关係进行全面调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法律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有抚养关係的,继子女必须对继父母承担赡养义务 。针对赡养继父母这一特殊群体,需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正确认识,及时维护农村老人合法权益,确保老人安度晚年,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六、周某与肖某、倪甲等赡养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原告周某(女)于1960年携其子被告肖某与倪某(2013年去世)再婚,婚后与其生育二男一女,即被告倪甲、倪乙、倪丙 。周某年迈体弱、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于2007年起诉肖某要求其支付赡养费,后经法院调解商定被告肖某每年付给原告及倪某生活费350元、小麦100公斤、花生油7.5公斤;被告倪乙及倪丙通过庭外调解确定每年付给原告及倪某生活费500元,小麦250斤、花生油20斤 。倪某去世后,随着原告年龄增大,疾病缠身,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述赡养费根本不足以维持原告的日常所需 。原告周某与肖某等四被告协商未果,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四被告自2015年起每人每年支付赡养费2192元 。(二)裁判结果威海荣成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尊重和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赡养父母亦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子女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赡养人还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本案中,原告已年满78周岁,年老多病,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难,要求其四名亲生子女支付赡养费,并负担日后住院所需费用,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支持 。对于赡养费的金额,根据2014年山东省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962元、赡养人为四人计算,原告要求每人每年2192元数额略高,应以每人每年1990元为宜(7962元/4人) 。原告要求其日后因病住院所产生费用由四被告平均承担,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被告肖某辩称,相对于其他三被告而言,其还需赡养亲生父亲,赡养人数较多,不应当与其余三人平摊原告赡养费用,要求按照原来调解的方案,只负担17.5% 。对于被告肖某的上述要求,现原告不予认可,且原告主张的赡养费是根据原告一人生活需求计算的,被告肖某需赡养其亲生父亲,但不能以此来影响对其母亲的赡养,其辩解无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遂判决:一是四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分别支付原告2015年赡养费1990元;二是自2016年起,四被告于每年12月30日前分别支付原告赡养费1990元;三是原告日后如因病住院所支出费用,由四被告凭单据各承担四分之一 。(三)典型意义赡养扶助义务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法律义务,这里所指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和养子女以及形成抚养关係的继子女 。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在法律地位上是相同的,子女不能以自己对父母的亲疏好恶等看法来选择是否赡养父母,也不能以要赡养亲生父母为由而拒绝赡养养父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因拆迁引起的赡养纠纷也逐渐增多,有不少再婚的老人,各自的子女为获得拆迁款,不仅不赡养老人,而且把老人拒之门外,这种行为既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子女与继父母形成抚养关係后,无论是不是亲生子女,都具有赡养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也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因此,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七、丁某与蒋甲、蒋乙等赡养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原告丁某生育被告蒋甲、蒋乙、蒋丙三人 。现丁某已年迈力衰,身患疾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生活窘迫 。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丁某因患疾病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总计花费医疗费7042.35元 。现丁某跟随被告蒋甲生活,被告蒋乙以未耕种原告土地为由,未对丁某履行赡养义务 。2015年1月27日,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履行赡养义务,按月支付赡养费,对于已支付的医疗费及以后的医疗费由三被告均摊 。(二)裁判结果济宁市泗水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赡养老人不仅是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原告丁某已年迈力衰,身患疾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丧失了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生活窘迫 。三被告对原告负有最基本的赡养义务 。被告蒋甲、蒋丙对原告履行了部分的赡养义务,值得肯定,但三被告还未完全尽到对其母亲的赡养、照顾义务 。三被告理应照顾好原告的晚年生活,在物质上提供保障,精神上给予安慰,故三被告履行赡养义务,按月支付赡养费,对于已支付的医疗费及以后医疗费由三被告均摊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遂判决被告蒋甲、蒋乙、蒋丙自2015年于每年4月30日前分别向原告丁某支付当年的赡养费2464.33元;被告蒋乙、蒋丙于2015年4月30日前分别向原告支付其已实际花费的医疗费2347.45元;原告丁某自2015年3月起产生的医疗费,凭正式票据由被告蒋甲、蒋乙、蒋丙各承担三分之一,该项费用由被告蒋甲、蒋乙、蒋丙于每年6月30日前支付 。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抗诉 。(三)典型意义本案系赡养纠纷案件 。当前农村地区的赡养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更好地维护老年人权益,增进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给予老年人更好的物质与精神照顾,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法院审理赡养类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託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赡养老人不仅是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进步,老年人依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八、耿某、赵某与耿甲、耿乙、耿丙赡养纠纷案(一)基本案情原告耿某、赵某生育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耿甲、次子耿乙、三子耿丙 。现在原告二人年龄已大,无劳动能力,需要赡养 。为此,二原告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200元 。(二)裁判结果聊城市阳穀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子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承担赡养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二原告均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 。被告耿甲、耿乙、耿丙系二原告的儿子,二原告现在被告耿乙家居住 。被告耿甲在二原告年事已高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不履行赡养义务,显系无理 。二原告要求三被告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200元,符合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支持 。遂判决被告耿甲、耿乙、耿丙于2014年10月起每人每月给付原告耿某、赵某赡养费200元,限每年的12月31日前付清当年的赡养费 。(三)典型意义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赡养纠纷案件 。之所以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 。我们不仅要提倡道德规範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更要注重法律的最终保障力 。当道德约束失效时,应当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予以保护 。同时,法律也需要有人去维护,否则只是白纸一张 。特别是面对弱势群体权益被侵害时,法院发挥公正审判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该案告诉我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好农村老人赡养工作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九、王某与张某变更抚养关係案(一)基本案情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于2002年结婚,2004年6月13日生一男孩王甲,后双方于2007年协定离婚,约定王甲由王某抚养 。2010年9月,王某与王乙另行组成家庭,王甲随父及王乙共同生活期间,受到继母王乙体罚、饥饿、精神虐待 。2011年11月,张某探视过程中,发现孩子身体存有受伤情形,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鉴定,王甲身体存有十几处伤,已构成轻微伤 。2011年11月21日,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变更抚养关係,并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用 。(二)裁判结果聊城市阳穀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夫妻双方离婚后,针对婚生子女的抚养问题,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本案中,王某与张某协定离婚后,虽协定约定婚生子王甲由王某抚养,但在其抚养过程中,根据张某方举证以及涉案未成年人王甲当庭陈述、证人证言、法医鉴定,能够证明自2010年起与其共同生活人员对其存有体罚、饥饿、精神虐待等情形,对其今后健康成长明显不利,其抚养关係应当予以变更,并依法由王某支付抚养费用 。王某不服提起抗诉,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二审审理,判决驳回抗诉,维持原判 。(三)典型意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之规定,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有虐待子女行为的情形,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係的,应予支持 。离婚是自由的,但孩子是无辜的 。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係,是一个永远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父母双方再婚时,均要客观的、现实的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感情,均应从有利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 。这样,孩子的幸福才不会因为父母的分离而削减 。十、王某某与王甲抚养费案(一)基本案情原告王某某的母亲郭某与被告王甲于2011年9月27日登记结婚,原告王某某出生于2012年7月14日 。2014年11月20日,郭某与被告王甲在泰安市宁阳县民政局协定离婚,并签订离婚协定书一份 。协定约定婚生之子王某某由其母亲郭某抚养,被告不支付抚养费 。由于原告母亲婚后一直照顾原告和家庭,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离婚后仅靠打零工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现原告需上幼稚园要缴纳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而被告长期工作稳定,还曾到国外务工,一直有较高经济收入,且于2013年在宁阳县城购买楼房一处 。原告父母离婚后,被告没有给付原告抚养费 。为维护合法权益,原告于2015年3月20日诉至法院,要求被告从2015年1月1日起每年给付原告生活费7200元,至原告独立生活为止 。(二)裁判结果泰安市宁阳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王某某系其母郭某与被告王甲的婚生孩子,双方都有抚养孩子的义务 。现原告已达到入幼稚园年龄,原告的母亲无固定工作收入 。被告王甲曾在新加坡务工,且于2013年在宁阳县城购买房产 。被告主张原、被告均是农村户口,应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起诉之日起支付抚养费,但原告现居住宁阳县城,被告也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因此,对于被告要求按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该项主张,法院不予採信 。对于被告要求从起诉之日支付抚养费的主张,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採信 。遂判决被告自2015年4月1日起开始支付原告抚养费 。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抗诉 。(三)典型意义本案是子女抚养纠纷,在这类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关係特殊 。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考虑到这一特殊性,儘量协调调解结案 。如果确实无法调解,对这类案件应儘快依法判决 。另外,也应考虑到原告的生活环境,有时原告户口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这时就应该考虑如何最大程度保护孩子的权益 。本案中,原告虽是农村户口,但原告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县城,并在县城居住上学,而且被告也在县城购买住房,考虑到这些情况,法院最终判决被告按照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準支付原告抚养费 。
- 美丽中国系列:美丽山东
- SDSTV
- 怡丰店 山东老家
- 滕建
- 山东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下辖村 大墩村
- 2016—2020年 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棋山镇行政村 凤凰村
- 山东省书法名家 张英杰
- 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朱村 朱村
- 山东胶南市张家楼镇下辖村 苑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