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土司


罗婺土司

文章插图
罗婺土司【罗婺土司】罗婺土司是一个拥有千余年历史文化的煌煌彝族部落,现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周围部分地区即是罗婺部故地 。
罗婺土司始于宋代(公元12世纪),至解放前,存在政权达800年之久 。
基本介绍中文名:罗婺土司
所在位置 :云南省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
起源罗婺部落:大理国滇东乌蛮37部之一,曾助大义宁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政权 。其地位于滇中腹地,即今之楚雄州武定县(全部)、元谋县和富民县(局部)、昆明市禄劝县(大部)一带 。其民族族别为今日之彝族 。罗婺部落在南诏大理国时期曾经声名显赫,后几经分化演变,明代以后势力渐弱,其主要的后代一般称为罗婺土司 。
罗婺土司

文章插图
历史时期隋唐隋唐时期,罗婺部落逐渐兴起,成了地方统治者,为“三十七蛮部”之一 。宋朝宋淳熙年间,大理段氏举土酋阿而为罗婺部酋,子孙相继袭其职,地位日益显赫,“雄冠三十七蛮部”,元朝公元1255年,忽必烈南征云南,阿而曾孙矣格率部归顺,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 。1271年后,元朝改罗婺部为北路土官总管、武定军民府土官总管,授武德将军,辖区扩大到贵州普安 。至元7年,罗婺土官升云南中书行省参政,“武定”一词始见于文献 。明朝明朝是罗婺部落凤氏土司最兴旺的时期,也是由兴盛走向没落的时代 。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又由于史料的缺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凤氏土司兴亡的种种神秘传说 。据《明史.土司传》、《武定府志》等记载,明洪武14年,傅友德,沐英攻云南,与同时期贵州水西土司奢香夫人齐名的武定府女土司商胜,备粮千石,到昆明金马山已经明朝大军 。这种深明大义之举,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洪武皇帝朱元璋特赐商胜“金带一条,授中顺大夫、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 。民间传说,当年凤氏在金马山迎接沐英大军时,以彝族最高的礼仪,数里搭棚拦门敬酒,杀猪宰牛,大摆宴席,三日三夜,灯火通明,歌舞不绝 。凤氏土司从洪武16年起,凤氏家族先后八次进京朝觐大明皇帝,屡次受朝廷诰封赏赐 。随着朝廷的恩宠,通过几代土司的苦心经营,罗婺的影响力逐渐由谷底武定向滇东北地区扩大,甚至影响全滇 。第17代土司阿英通知时代,达到了顶峰 。明宏治3年,孝宗皇帝赐姓凤氏,阿英改名凤英 。皇帝魄力特赐凤英“尽忠报国”金带,凤氏土司从此沿由来 。罗婺彝族土司世家虽冠汉姓,但彝文家谱中仍沿用彝族传统的父子联名谱系,代代相传,以示纯正的贵族血统 。凤英及其子孙丝带因功授予云南布政司参政(从三品)兼武定军民府土知府,罗婺后裔登上了云南的政治舞台 。时光流逝,盛极必衰 。明朝中叶以后,朝廷逐渐推出、行“改土归流”政策,隆庆元年至万里三十六年、朝廷陈凤氏土司家庭内部发生权利纷争,以武定割除了凤氏的知府职位,实行流官制度,设武定府 。明朝在武定“改土设流”之处,实行“土流并存”,仍保留土司世袭制 。但土知府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象徵着政治权利的知府大印从土知府手中移交到流官受中 。此后,罗婺部族战乱频繁 。清雍正年间,朝廷彻底改设流官 。罗婺凤氏土司在武定府的统治结束,凤氏的一支流落到金山江边,后被朝廷封为土舍,官“武定直隶州幕连世系土同知”,势力虽不足先祖,但仍然富甲一方,直至1950年武定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