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清朝藏书楼


宁波清朝藏书楼

文章插图
宁波清朝藏书楼【宁波清朝藏书楼】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 ,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 为面宽六间的两层楼房 , 楼上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 , 楼下为阅览图书和收藏石刻之用 。建筑南北开窗 , 空气流通 。书橱两面设门 , 既可前后取书 , 又可透风防霉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宁波清朝藏书楼
地理位置:宁波
主要建筑王应玘“独居室” 王应玘 , 字剡公 , 明末清初鄞县人 , 诸生 。曾参加张煌言抗清军队 , 后任巢县知县七天 。张煌言战败被俘遇杀害后 , 王应玘恸哭入山为僧 。后师天童皙公 , 法名元月 , 亦叫等月 , 字印千 。至皙公殁 , 撒下其衣钵还俗 , 筑室独居 , 于其中事奉先人 , 旁列图史 , 日访求异书 , 边收藏边着述 , 无空闲之时 。(光绪《鄞县誌》) 黄宗羲“续抄堂” 黄宗羲 , 字太沖 , 号南雷 , 人称梨洲先生 。生于明万曆三十八年(1610) , 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 余姚人 。着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凡111种 , 1300余卷 。他愤科举之业 , 思所以变之 。劝学者“当以书明心 , 无玩物丧志也”(全祖望《神道碑》) 。为明清之际杰出的史学家、启蒙思想家、藏书家 , 浙东学派之鼻祖 。他自幼好学 , 博览群书 , 于天文、算学、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 , 无所不读 。祖上遗藏不少图书 , 他全部读完仍嫌不足 , 复四处访求借读、借妙图书 , 访求足迹几乎遍及大江以南所有着名藏书家 。康熙四年(1665) , 建“续抄堂”于南雷(今余姚市明伟乡黄家竹桥附近) 。明末战乱之际 , 海内着名的山阴(今绍兴)祁承业“澹生堂”藏书楼迁于云门山化鹿寺 。二十多年后 , 黄宗羲入山 , 在化鹿寺翻检图书三天三夜 , 挑选得珍本、善本载十捆而归 。其中经书近百种 , 稗官史百多册 , 此批图书乃黄宗羲藏书之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得自钮石溪的“世学楼” , 钱谦益的“绛云楼” , 黄居中的“千顷堂” , 郑氏的“丛桂堂”以及焦氏藏书楼和胡孝辕、孙月峰等名家藏书 。晚年仍到范氏“天一阁”、曹氏“静惕堂”、徐氏“传是楼”读书、抄书 。历几十年辛勤收集和整理勘校 , 藏书达六、七万卷之富 。未及编目 , 垂老遭大水 , 死后不几年又遭大火 , 失去大半 。其再传弟子郑性经整理得三万卷 , 入藏“二老阁” 。(《中国着名藏书家传略》、《江浙藏书家史略》) 胡德迈“宝墨斋” 胡德迈 , 清鄞县人 。其藏书室称“适可轩” , 后称“宝墨斋” , 故址在今宁波西青石桥 , 俗名狮子墙门内 。收藏颇精 , 所藏宋刻本《杨子法言》 , 清康熙帝极为赏鑒 , 翻阅良久 , 赐御书唐诗二绝句赐之 。胡德迈荣获御书后 , 遂筑“宝墨斋” 。(《鄞县通志》) 万氏“寒松斋” 万斯同(1638-1702) , 字季野 , 学者称石园先生 , 门人私溢贞文 , 鄞县人 。黄宗羲学生 。清着名史学家 , 藏书家 。其父万泰 , 生八子 , 世称万氏八龙 。斯同系第八子 , 为八龙之尾 。万氏藏书楼寒松斋 , 由宗子世守 , 故址在今宁波市尚书街58号 。斯同博极群书而善着述 , 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 , 尤精明代史事 , 对史学、文学、校雠学卓有建树 , 为浙东学派主要人物之一 。康熙十七年(1678) , 被荐博学鸿儒 , 力辞不就 。次年到北京 , 以布衣参史局 , 参与修撰《明史》 , 不署衔 , 不受俸 。在京二十余年 , 携书十数万卷 。至死旁无亲属 , 留书全为其子弟钱名世巧取豪夺以尽 。生平着有《明史稿》五百卷、《补〈历代史表〉》六十卷、《纪元汇考》四卷、《宋季忠义录》十六卷、《南宋六陵遗事》一卷、《庚申群遗事》一卷、《河源考》二卷、《河渠考》十二卷、《儒林宗派》八卷 , 《石经考》二卷、《石鼓文考》二卷、《群书疑辨》十二卷、《书学彙编》二十二卷、《周正汇考》八卷、《历代宰辅考》八卷、《石园诗文集》二十卷等 。(《鄞县通志》、《浙江藏书家史略》、全祖望《甬上耆旧传》) 郑性“二老阁” 郑性(1665-1743) , 字义门 , 号南溪 , 清慈谿人 。黄宗羲再传弟子 。终身布衣 , 立志走游五岳 , 自署“五岳游人” 。黄宗载垂老藏书遭大水 , 捲轴尽坏 , 身后又遭大火 , 失去大半 , 郑性理而出之 , 其散乱者复整 , 其破损者复完 , 得三万卷 。遵其父郑梁遗嘱于郑家旁建二老阁 , 以纪念先师梨洲和先祖郑素以及其父郑梁二老 。故址在慈谿半浦(今宁波市江北区畔浦乡) 。阁为三层开间 , 楼上中间为供三老之位 , 梨洲居中 , 郑素居右 , 郑梁居其侧;左右两间为黎洲遗葳图籍三万卷;楼下三间为郑氏家藏二万余卷 。建于康熙六十年(1721) , 竣工于雍正元年(1723) 。郑性一生不仅建阁藏书 , 还以二老阁藏书为底本 , 刻印有黄宗羲《明懦学案》六十二卷 , 《南溪偶刊》四卷和《寒村集》三十六卷 。殁后 , 其曾孙郑勛刻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一卷和郑氏着作十多种 。其长子郑大节继承管理二老阁藏书时 , 因惧善本遗失 , 将宋元珍本和稀见抄本随意取出置于其私室 , 从此使最珍贵图书散失 。乾隆三十八年(1773)修《四库全书》 , 从二老阁调拨走《警时新录》、《岭海舆图》、《西洋国志》等九十四种罕见珍籍 。此后又历经盗劫、火厄 , 至民国时藏书仅剩下一万卷左右 , 全部被郑胜七世孙卖给上海书商 , 后上海书商转卖给慈谿沈德寿“抱经楼” 。民国三十二年(1943) , 二老阁楼房被郑氏后裔拆毁变卖 。(《中国着名藏家传略》、全祖望《二老阁藏书记》) 全祖望“双韭山房” 全祖望(1705-1755) , 字绍衣 , 号谢山 , 小名补 , 乾隆元年(1736)进士 。着名史学家、藏书家 。双韭山房本是祖望六世祖全元立别墅之名 , 在鄞县大雷群山中大皎和小皎双溪间 。因山溪多野韭 , 故名双韭山房 。早毁 。祖望之祖父全大程沿用此名为其书斋 , 原址在宁波月湖西岸(今桂井街8-9号) 。乾隆五年(1740)迁青石街(今青石街8号) , 因年久易主 , 已非旧貌 。全氏家族自明中叶以来 , 世代藏书 。先世“阿育山房”藏书甚富 , 大半抄自城西丰坊“万卷楼” , 然过后皆为其子孙尽以遗书为故纸 , 权斤而卖之 , 无一存传 。继而有“平淡斋” , 藏书亦多 , 然亦为诸孙各分而有之 , 遂难复聚 。再继而有“春云轩” , 经两代收藏相传后 , 藏书几复“阿育山房”之旧 , 惜终因战乱 , 宅第为一营将所据 , 初见巨库 , 疑内藏金 , 及开库视之皆书 , 大怒 , 令付之一炬 。全祖望之祖父在鄞江教书 , 稍节约能购书 , 无钱购则手抄之 。其父借叔父均以抄书作字课 , 祖望少时亦从其父抄书 。后祖望遍访宁波着名藏书家 , 登范氏天一阁、谢氏博雅堂、陈氏云在楼、陆氏南轩书屋 , 又到杭州赵氏小山堂借抄 , 历累藏书五万卷 , 多抄本 , 冠于同年代之藏书楼 。藏有南宋宝庆至明嘉靖间七种四明方誌 , 极为珍贵 。生平着述甚多 , 有《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答问》、《鲒埼亭集》等三十余种 , 凡四百余卷 。其着述为后人研考四明历史和文献提供丰富资料 。三十岁时曾在京师以优异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 , 终因大学士张廷玉与内阁学士李绂不和 , 祖望不介其间而左右为难 , 值次年翰林院散馆 , 竟被列为下等 , 分配候选知县 。“长安米贵” , 全祖望穷困潦倒 , 遂将随带藏书二万卷典当给仁和黄氏 。辞官回乡后 , 晚年倍加穷困 , 至死无钱安葬 , 将余藏万余卷典籍以二百两白银尽归卢址“抱经楼” 。(《鄞县通志》、全祖望《鲒埼亭诗文集》) 卢址“抱经楼” 卢址 , 字青崖 , 鄞县人 。因连试不中 , 绝意进取 , 仿天一阁建楼聚书 。抱经楼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以其先祖遗藏数千卷为基础 , 不惜悬重价求善本 , 闻朋旧得异书 , 宛转借抄 , 早夕收藏雠校 。其藏书得自全氏双韭山房外 , 还有得自叶氏菉竹堂、黄氏千项堂、丰氏万卷楼、毛氏汲古阁、祈氏澹生堂、曹氏倦圃、汪氏古香楼、金氏文端楼等故家藏书 。起初曾因未得内府《图书集成》而为憾 , 乃破产遣群从入都购求 , 书到即衣冠迎门 。历三十余年积聚 , 藏书达十万卷之富 , 与范氏天一阁、郑氏二老阁相鼎足 。所藏书按四部分类 , 自编书目共四卷 。乾隆年间 , 县令钱维乔纂修《鄞县誌》 , 多採用卢址抱经楼文献 。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军在宁波与英法美侵略军激战之际 , 抱经楼藏书遭惯于海贩之土匪趁机尽掠 , 幸经同邑豪富杨棠不吝糜费二千六百两白银购得十之七八 。后经陈鱼门太守规劝 , 无偿归还卢址 。至清末 , 藏书尚存二千一百种 。民国五年 , 尽为其后人卖给上海古书流通处而遍散各地 。楼旧址位于宁波石板巷(今君子街18号) , 其构造仿天一阁 , 故光绪年间虽邻居失火房屋大都烧毁而抱经楼则安然无恙 。卢址晚年病目 , 令人诵读于侧而听之 。其抱经楼取韩愈赠卢全诗“春秋三传束高阁 , 独抱遇经救始终”而得名 。(《鄞县通志》、《江浙藏书家史略》) 陈撰“玉几山房” 陈撰 , 字楞山 , 号玉几 , 清鄞县人 , 国子监生 。乾隆元年(1736)征举渊博之学者 , 通政使赵之恆闻其名荐于朝 , 辞不赴 。性孤洁 。家有玉几山房 , 藏书甚富 , 书画尤丰 , 精鉴赏 。(《江浙藏书家史略》) 卢镐藏书楼 卢镐 , 字配京 , 号月船 , 清鄞县人 。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 。任平阳县学教谕 。遭劫后仍存书万册 , 藏有地方志约六百种 。后代子孙不能守 , 尽散佚 。(《江浙葳书家传略》) 黄澄量“五桂楼”(见现存藏书楼) 姚燮“大梅山馆” 姚燮 , 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 , 卒于清同治三年(1864) , 着名文学家 。字梅伯 , 号复生 , 又号大梅山氏 , 镇海人 。出身书卷门第 , 道光十四年举人 。中举后五次上京考进士均落第 , 便绝意仕途 , 坐馆教学 , 发奋着述 。一生着述甚丰 , 藏书甚富 , 学生甚多 , 名垂一方 , 世称浙东名士 。道光二十一年(1841) , 英军攻入镇海 , 姚燮一家逃入鄞县四明山 , 生活穷困 , 处境悲惨 , 藏书多流失 。起初流入蔡鸿鑒墨海楼甚多 , 后转流入李庆城“萱荫楼”者有明椠本88种;钞本36种;清椠本336种 。于此期间 , 其所作诗词不少反映鸦片战争 , 歌颂反侵略斗争 , 揭露敌人罪行 , 谴责投降派 , 情词悲愤激昂 。其着作有《复庄诗问》、《复庄骈俪文榷》、《蔬影楼词》、《今乐考证》、《今乐府选》、《读〈红楼梦〉纲领》等 。建国后 , 部分遗作和藏书为古物陈列所收藏 。后归宁波市图书馆古籍部 。(《镇海县誌》、《李氏萱荫楼书目》) 黄定文“息圃” 黄氏系唐代至清的鄞县故家世族 。黄定文任扬州司马返里后 , 其子式祐在宅后学士桥构筑林亭为其退休之所 , 取名息圃 , 颇富藏书 。次子式同亦能继其藏书事业 。(《鄞县通志》) 陈自舜“云在楼” 陈自舜(1634-1711) , 字小同 , 一字同亮 , 别号尧山 , 清鄞县人 , 诸生 。为人强毅严肃 , 治教诚笃 , 至老对经典校雠不遗余力 , 尤以字学为精 , 凡《字彙》、《正字通》、《古今韵略》诸书 , 有一字未经搜入者 , 悉为补辑 。卒年七十八 。其“云在楼”藏书为“天一阁”之亚 。(光绪《鄞县誌》) 邱学敏“三树堂” 邱学敏 , 清鄞县人 。乾隆修《四库全书》时 , 在新江亦设局纂修 , 邱学敏参与 。他从事书法 , 晚年收藏金石书画图籍 , 浙江称着 。仅古钱一类即收藏千余种 , 多是周汉期古币 , 为《泉志》所未载 。殁后散亡 。(《鄞县通志》) 葛朝家藏书 葛朝(1780-1828) , 字易初 , 一字束土 , 号惕夫 , 又号醉仙 , 清慈谿人 。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 , 官户部郎中 。藏书数万卷 , 多善本 。(《烟屿楼文集》 曹辛“雨书屋” 曹辛 , 字姜侯 , 清余姚人 。自幼不好科举诗文 , 嗜数理 , 朝夕研究多年 , 学益进 , 先后为学使所识 , 岁科试俱第一 , 受任乡学教师 。好收古书 , 自群经诸子至西方国家之天文数学图书 , 不下数千种 。(《余姚六仓志》) 范永祺家藏书 范永祺 , 号莪亭 , 范氏天一阁后人 , 从事以藏图籍为生 , 尤喜收藏明清二代名人之尺牍真迹 , 自硕辅名儒、忠臣、孝子、文人逸士以至闺阁秀媛世外僧道 , 无不收录 。并考其时代、礼冠、品行、道义 , 一一作序 。此外亦精于篆刻 。殁后 , 书流转于估贩之间 。(《鄞县通志》) 张鲲“习静楼” 张锟清乾隆年间岁贡 , 鄞县人 。习静楼藏书始于张鲲祖父 。鲲父名霖 , 康熙举人 。鲲子烜 , 历任州县;烜子恕 , 道光举人 。恕长子鼎辅庭学 , 鹹丰二年(l852)同科翰林;季子徵 , 同治举人 。徽子阜成 , 光绪举人 。一门五世科第 , 皆能世守其业 。至民国年间藏书全散失 。(《鄞县通志》) 柯氏“近圣居” 柯氏 , 福建人 。寓居鄞城县学旁 , 故名近圣居 。藏书七千册 , 爱护周至 , 每书皆有坚緻之夹题签 , 至清末散失 。(《鄞县通志》) 冯云濠“醉经阁” 冯云濠 , 字五桥 , 清慈谿人 。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 。好行善事 , 凡乡里开河济荒等事 , 不惜千金捐献 。曾资助建造德润、慈湖两书院 。官至观察使 , 专务账济 , 足迹遍及川广云贵 。同时博採群书 , 搜藏珍版孤本 , 于观察第内筑醉经阁(在今慈城玉马桥畔)入藏 。所藏有得鄞全祖望《宋元儒学考》和后着《补遗》一百卷 , 尤多明版舆地图籍 。其醉经阁四周砌有高耸之风火墙 , 与第宅相隔 , 后有月池 。因此 ,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慈城军火库大爆炸时 , 波及冯氏第宅焚为废墟 , 然醉经阁独无恙 , 至今尚存 。醉经阁藏书沿至其孙冯可镛 。冯可镛原名可釴 , 号舸月 , 鹹丰元年(1851)举人 。八次上春官应考落第在家 , 晚年于德润书院讲学 , 编《句章徵文》四卷 , 校刻《慈湖遗书》兼辑《补编》一卷、《慈湖先生年谱》二卷 。着有《画匏斋诗稿》、《浮碧山房骈文》各若干卷 。其笺注《国朝骈体正宗》十二卷尤为毕生心力所萃 。由拣选知县加国子监正衔 。为光绪《慈谿县誌》总修 。殁于光绪十二年(1886) 。尔后 , 冯氏后裔败落 , 藏书肆意出售 , 多落入秦润卿抹云楼(光绪《慈谿县誌》、口碑访录) 冯汝霖“寄月楼” 冯汝霖为慈谿冯云濠之长子 , 字听颿 。所居寄月楼藏书数万卷 , 校雠精细翔实 。(光绪《慈谿县誌》) 冯本怀“抱珠山房” 冯本怀 , 字西卿 , 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 , 官至内阁中书 , 回乡后致力于学 。其抱珠山房藏书与醉经阁寄月楼相仿 。年47岁殁 。(光绪《慈谿县誌》) 景辉“东白楼” 景辉字伊促 , 清余姚(今慈谿市周巷镇景家)人 。东白楼又称“景秋崖书楼” , 藏书数万卷 。着有《惩羹录》、《兰心编》、《海村风俗记》、《东白楼文集》等 。殁后藏书毁于火 。(《余姚六仓志》) 吴以照“晚香楼” 吴以照 , 清余姚(今慈谿市周巷镇辉桥)人 。与吴以煦两兄弟 , 藏书晚香楼 , 任人阅览 。(《慈谿县图书馆志稿》) 沈德寿“抱经楼” 沈德寿字药庵 , 慈谿人 。晚清浙江着名藏书家 , 自幼爱好古人书画及历朝诸家尺牍 , 遇有所获 , 必详其姓氏 , 识其真伪 。採拾二十年 , 属目者数千件之多 。其《抱经楼藏书志》自述道:“我那敢自吹珍藏 , 是为了存前人之真迹 , 贻后人借鉴而已" 。到光绪十年(1884) , 他开始兼收故家藏书 , 相继十六年不遑他事 , 惟书是求 。遇有不成卷帙及亡其版者 , 出资精钞 。生活上虽仅温饱 , 但每见异书 , 倾囊必购 。不解者遇而笑之 , 他却认为自己平素志愿于此 , 愿薄富贵而厚于书 。至民国年间 , 他又从上海书商购回约一万卷前郑性“二老阁”散失之藏书 , 至此藏书达三万五千余卷 。着有《抱经楼藏书志》六十四卷 , 仿湖州陆氏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例 。(《江浙藏书家史略》、《慈谿县图书馆志稿》) 孙锵“七千卷藏书楼” 孙锵(1856-1933) , 谱名礼锵 , 字仲鸣 , 号王仙 , 奉化人 。清光绪二十年进士 。官至同知 , 后为金华县教授 。殁于民国二十一年(l932) 。孙锵一生好书 , 积书数十箱 , 庋葳故居进士第(今萧王镇孙氏老大房附近) , 人称东初墙门 , 内设“七千卷藏书楼” 。日寇入侵后 , 藏书散失殆尽 。(《奉化县图书馆志稿》) 卢椿“敬遗轩” 卢椿 , 鄞县人 , 藏书不多 , 但颇有旧本 。(《鄞县通志》) 陈仅“文则楼” 陈仅 , 鄞县人 。博学能文 , 着述颇多 。藏书万余册 , 有唐石经玉版、历朝别史 , 汉魏六朝各丛书等珍本 , 至民国六年 , 尽为其后嗣出卖 。(《鄞县通志》) 徐时栋“烟屿楼” 徐时栋 , 字定宇 , 又字同叔 , 号柳泉 , 清鄞县人 。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 , 殁于同治十二年(1873)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 , 赐内阁中书 。同治七年(1868)主持《鄞县誌》编纂总纲至同治十二年殁止 。素酷嗜藏书 , 手抄校勘 , 通宵达旦 , 着述三十余种 , 刻四明宋元六志 , 考异订误 , 堪称善本 。造诣之深 , 超越前人 。寓居董鄞城月湖西畔烟屿州(今宁波市共青路48号) , 故名藏书处为烟屿楼 。藏书十万卷 , 多得自慈谿郑性二老阁 , 其次得自范峨亭、邱学敏、胡鹿亭等故家藏书散出者 。鹹丰末年(1861)因战祸 , 烟屿楼藏书被坏人趁机盗窃、和被无知者当作引火燃料随意烧毁 , 事后所剩无几 。次年 , 即同治元年(1862) , 徐时栋迁居宁波西门外“西城草堂”(今宁波西城亭6巷2号)重新整理旧编 , 访求散失 , 得书四万卷 , 不料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二十九日遭火灾 , 藏书付之一炬 。同治三年(1864)六月 , 他在西城草堂故址重建新宅 , 书楼设于北面洞旁 , 取名“水北阁” 。再三收集藏书 , 经几年苦心收聚 , 藏书凡三十大厨 , 计798种 , 9815册 , 44000多卷 , 编列经、史、子、集、丛书五部 , 渐渐恢复旧观 。同治八年 , 鄞县誌局迁到水北阁 , 徐出示所藏图书供需要 。殁后不到四十年 , 即宣统三年(1911) , 遗书尽售予上海书贾 , 少量流入近代宁波藏家和天一阁 。(《鄞县通志》、《烟屿楼文集》) 陈鑒“诒砚室” 陈鑒 , 字镜三 , 清鄞县人 。为人敦厚 , 崇尚名节 , 见朋友过失 , 苦口规劝 。其家庭系鄞城迎风桥(今宁波市迎凤街)陈氏大族 , 设“诒砚室” , 藏书数万卷 。生平以古学为家教 。其弟陈政钟 , 在同治年间提供藏书为《鄞县誌》编纂参考 。年四十六卒 。(《鄞县通志》、《江浙藏书家史略》) 陈康祺“洀园” 陈康祺 , 清鄞县人 , 陈鑒之长子 。筑有别墅“洀园” , 藏书亦富 。(《鄞县通志》) 陈清瑞“旧雨草堂” 陈清瑞 , 清鄞县人 , 陈鑒次子 。浩爱古碑及前贤之书画真迹 , 藏古碑书画数百种 , (《鄞县通志》 陈励“运甓斋” 陈励 , 字子相 , 鄞县人 , 精通语言文字学 , 熟悉乡邦掌故 , 同治年间篡鄞县誌时 , 总其大纲 , 搜采编辑 , 出力不少 。徐时栋校宋元四志时 , 请他注释的文字条签约有一寸之厚 。运甓斋故址在今宁波市咏归路58号 。藏书数万卷 , 民国年间散失 。(《鄞县通志》) 王奎“负郭园” 王奎 , 字运壁 , 清鄞县人 。租居鄞城南黄氏负郭园三十年 , 自幼勤学 , 无书不读 , 专于经史 , 尤其熟悉乡邦文献 。闻有异书无力购者 , 则借之不分寒暑抄录 , 手自校勘 。由于常年伏案 , 背为之驼 。藏书两库半 , 均属于抄及旧家善本 , 民国年间散归各家 。(《鄞县通志》) 张寿荣“花雨楼” 张寿荣 , 字菊龄 , 清镇海人 。同治九年(1870)举人 。承其先人之业 , 有遗书二万余卷庋藏于花雨楼 。寿荣不时复有所购置增藏 , 常隐居楼中 , 口诵批注、点勘 , 丹黄不缀 。对先人所剔出而无注白者 , 循例推广 , 一再察详 , 慎之又慎 , 并有以别白夹其间;对经兵燹而被毁之残存版本 , 肆寻流传旧本照样重抄;对沿讹袭谬未提正者予以提正 , 一律缮写鱼虎精雠 , 彙编为《雨花楼丛抄》 。(《镇海区图书馆志稿》、《花雨楼丛书自序》) 邓蔚斋“晚翠轩” 邓蔚斋 , 象山人 。藏书万卷 , 编有《晚翠轩书目》 。后所藏群书毁于战乱 。(《陈汉章缀学堂初稿》) 诸成亮家藏书 诸成亮 , 字叔寅 , 清余姚人 。光绪三年贡士 , 体弱 , 独致力于学 。节衣缩食 , 购善本数千卷 , 手自校勘 。着《校经堂遗集》 。(《两浙輶轩续录五》) 郑雍谷家藏书 郑雍谷 , 字新泉 , 清余姚人 。识隶书精刻 , 搜罗金石悉心参究 , 付之铁笔 , 经十年成《印谱》四卷 , 亦嗜藏砚 , 喜购书 。家藏累累印砚外 , 丛书满架 。(《余姚六仓志》) 蔡鸿鑒“墨海楼” 蔡鸿鑒 , 字绿卿 , 清鄞县人 。世居俯侧街附近蔡家弄(原名渡母桥) 。清同治、光绪年间 , 蔡名其住宅为“二百八十峰草堂”(四明山凡二百八十峰 , 寓意四明草堂) , 广徵收藏四部及杂家书近十万卷 。平日轻财重义 , 凡故家弟子携书求售 , 总以最优惠价钱收购 , 甚至售者讨多少即给多少 , 往往使售者满意而去 , 故其收藏益富 。其子和霁(字月笙)、孙同常(字明存 , 号琴孙)续有收集 。蔡家古砚名“墨海” , 遂名其藏书楼为墨海楼 , 兼喻其藏书富裕珍湛 。墨海楼藏书多得自镇海姚氏之“大煤山馆”而范氏“天一阁”和卢址“抱经楼”藏书也有所流入其间 。故墨海楼之名一时见称于郡中 , 为郡中继天一阁和抱经楼之后而起之着名藏书楼 。冯君木章太炎同誉之谓“两世文章传墨海……"乃对蔡鸿鑒和蔡和霁而言(父子皆以诗文名世) 。蔡鸿鑒大约殁于光绪八年间 , 其子和斋能继其业 , 惜过早亡故 , 到民国十年藏书归李氏“萱荫楼” 。(《鄞县通志》、李庆坤《跋〈李氏萱荫楼书目〉》) 董沛“六一山房” 董沛(1828-1895) , 字孟如 , 号觉轩 , 清鄞县人 。光绪三年进士 , 官至知县 。天赋聪敏 , 七岁能诗 , 十一岁学古文 , 泛览四部 , 读遍家藏书不以为足 , 求借阅于“烟屿楼”、“抱经楼”、“天一阁”乃至杭州“文澜阁”藏书 , 知识广博 , 着作甚富 , 前后有二十二部共四百二十一卷 。他与徐时栋本为忘龄之交 。时徐时栋主修《鄞县誌》 , 于同治十二年(1873)事未就而身先卒 , 临终含泪相托于董沛 。董沛终其事 , 于光绪二年(1876)完成《鄞县誌》编纂 。光绪十一年(1885)以疾辞官 , 筑屋三楹为“六一山房”(故址在今鄞县邱隘) , 藏书五万卷 , 坐卧其中 。尔后相继受聘主崇实书院 , 课史学 , 为公认之一时名宿 。殁后家贫 , 长子早亡 , 次子亦亡故 , 清末 , 藏书及手稿散失殆尽 。(《鄞县通志》、《江浙藏书史略》) 赵佑宸“诒谷堂” 赵佑宸 , 字粹甫 , 清鄞县人 。诒谷堂藏书颇富 , 惜民国年间多已散失 。(《鄞县通志》) 黄维煊“怡善堂” 黄维煊 , 清鄞县人 。官至太常卿 。怡善堂藏书颇富 。其子家鼎(字俊生)亦喜藏书 , 时逢战乱之后 , 故家遗书散出 , 其子收藏不少 。后其子赴闽 , 藏书若干分赠故人 。(《鄞县通志》) 刘凤章“青藜阁” 刘凤章 , 清鄞县人 。笃学嗜古 , 最喜宋人说经之书 , 尤精通乡邦文献 。曾参与篡修鄞县、慈谿、镇海三县县誌 , 编《四明艺文志》及《甬上方言考证》 。青藜阁藏书后毁于火 。(《鄞县通志》) 郭传璞“金峨山馆” 郭传璞 , 为镇海姚燮弟子 , 清鄞县人 。专骈体文学 , 富藏书 。编有《便查书目》、《四明金石志》 , 刻丛书十二种 。民国年间藏书散失 。(《鄞县通志》) 张岱年“二铭书屋” 张岱年 , 字棣笙 , 清鄞县人 。性喜收藏碑帖 , 能鉴别真伪 。收藏秦迄元碑贴千余种之多 , 其中有得自范氏天一阁和青浦王氏春融堂所藏 。编为《二铭书屋碑目》 。至民国时 , 尽归杨氏“清防阁” 。(《鄞县通志》) 汤淮家藏书汤淮 , 清鄞县人 , 藏书颇富 , 且勤于校雠 , 藏书多善本 。(《鄞县通志》) 应延皋“桂隐楼” 应延皋 , 字正友 , 清鄞县下应人 , 也是甬上有声望之世家大族 。其原书室名“菱池” , 课子孙读书于此 。后在其东边筑桂隐楼 , 藏书颇富 。其同族应朝光 , 专金石 , 着有《五弗措士丛书》六十余种 , 藏书尤富 。民国年间已散失殆尽 。(《鄞县通志》) 陆廷黼 “镇亭山房” 陆廷黼 , 清鄞县人 。镇亭山房藏书亦富 , 后毁于火灾 。民国年间有时还见其书流传 。(《鄞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