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着名艺术家、雕塑家 李真

李真(台湾着名艺术家、雕塑家)【台湾着名艺术家、雕塑家 李真】李真,1963年出生于台湾,台湾着名艺术家、雕塑家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李真
出生地:台湾
出生日期:1963年
职业:艺术家、雕塑家
人物简介 李真,1963年出生,是一名台湾艺术家,主要创作雕塑 。他在早期接佛堂设计案、製作传统佛像,涉猎佛学、道家等经典 。但因有丰沛的个人创作意念,于是放弃佛像雕刻事业,90年代起专注于艺术创作 。李真的创作中,有个人的情感、当代的精神,雕塑作品的面貌看来暨古典又现代;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生命和谐的作品,盼能引发不同的省思 。成长曆程少年李真在艺术方面启蒙得很早,7、8岁时,就喜欢拿画笔涂鸦 。他在童年时最喜欢躺在石头上,仰头看云在天空中飘过去,不停变幻的样子,也很喜欢看古旧的房子的的墙壁,有不规则的斑驳,到了晚上用灯去照,让手投影在上面,不断变化的样子让他乐此不疲 。李真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画画,加上天马行空的幻想,家长也不给任何限制,上了大甲高工,选读美工科,中学六年受到台湾当代重要艺术家陈幸婉、 郑琼铭、李锦绣、黄步青影响良多 。台湾义务兵役退伍后,到知名雕塑家谢栋樑工作室学习人体雕塑 。艺术生涯的开端1987年时,一位即将出家的居士路过工作室,看到李真正在学习人体雕塑 。他跟李真说:“年轻人,我以前也是在画画的,你的写实功力不错喔,要不要来塑佛像呢?我有一个小佛堂,让你来试一试 。”李真于是一口答应,后来发现塑佛像比人体雕塑更加困难,因此经常参观博物馆、阅读宗教艺术与佛学典籍 。在他努力接案工作之余,他仍随自己喜好进行创作,却总觉得脱离不了佛像雕刻这个範畴所给予的限制 。李真追求的是要去表达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从内心发出的创作欲望,这种主观的意念不见容于原本的职业,而且这个时期的作品对他来说,都还称不上是创作 。于是他索性闭关研究,这才开始将全副精力投入艺术创作,于1999年第一次正式发表 。创作历程系列创作李真以雕塑来传达东方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由于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新颖的气质,千年佛教雕塑既有的形式固然形成一个藩篱,但在李真已经超越了摆脱了这个问题 。早期的【空灵之美】、【虚空中的能量】两个系列,如极简主义般有着素朴的线条,创造空灵的美感,重新诠释佛像雕塑的符号形象,雕塑体态圆润饱满,融合中国道家“气”与“能量”的哲学内涵,看之有“既重又轻”的视觉张力 。当李真走到【大气神游】系列,更不受传统的束缚,外加“按银”、“按金”技法 。这是李真在铜雕艺术中的独创 。【神魄】则是李真回应近十年的天灾人祸,以“灵识穷体,人祸天险”为创作理念,以传统神话主角为创作对象,探讨“神”的存在对于人的意义,这系列作品回应当下,传递李真对于社会文化与人类本质真切关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其后发表之夜光盈昃-【天燧】系列,以“灯火”为创作中心 。他从材质到理念,“千年暗,一灯明”,真诚诠释他对灵光、灵气之吸收,对文化生活与世界观察,自然地刻划出东方人文性 。2011【不生不灭】系列以木头、绳索、陶土等为媒材,传达他对生命因缘变动的体悟 。这些躯体,不论是“生”或“死”,都记录着腐朽败坏的过程,当观者面对历史的长河,会感受到势力消长、循环、变动不息 。2011年,李真发表【青烟】系列,首度展出不鏽钢铸造的整件作品,模拟云雾、烟气的样貌,对李真来说,这些循环的大气现象,也有自己的灵魂 。重要展览与国际肯定李真在2004年威尼斯第七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Openasia”、2007年 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2008年北京中国美术馆、2009年 新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2011年艺术登入新加坡艺博会(Art Stage Singapore)、2012年美国西雅图弗莱伊美术馆(Frye Art Museum),皆举行个展 。在2011年1月份《典藏投资》艺术杂誌报导当中,特别针对李真于ArtPrice全球艺术市场讯息网刚出炉的2009/2010年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年度报告做了详细剖析与介绍:“李真在全球拍卖场的总成交金额排名世界第六,在不分类别的当代艺术家排名中,则排名第53雕塑部份提到有关2009-2010年度世界15大重要雕塑家,包括Anish Kapoor、杰夫·昆斯(Jeff Koons)、Subodh Gupta、Antony Gormley、Matthew Day Jackson等国际大师,仅有两位华人艺术家入选,而李真即是其一 。个展2013 李真巴黎旺多姆广场大型雕塑个展,旺多姆广场,巴黎2012 造化之【不生不灭】:千岁与草民,弗莱伊美术馆,西雅图”2011 “大气:李真台湾大型雕塑首展”中正纪念堂,台北”2010 夜光盈昃-【天燧】,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2009 “李真:精神?身体?灵魂”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2008 灵识穷体-【神魄】,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08“寻找精神的空间”中国美术馆,北京2007 “虚空中的能量”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义大利2005 “李真雕塑展”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2003 “大气神游”古豪士画廊,纽约2001 “李真雕塑 1998-2000”大河美术画廊,台中2000 “虚空化境-界中界”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1999 “虚空中的能量”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精选国际展览2013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大型独立项目-【文化·精神·生成】,莫拉宫殿,威尼斯2011 新加坡“艺术登入新加坡艺博会 - Art Stage Singapore”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灿烂的伦理学”Interalia Art Company,首尔2010 “新东方精神II-承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0 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首尔 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2009 北京第四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09 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2008 “新东方精神展览I-沉积”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08 “源-第一届月亮河雕塑艺术节”月亮河当代艺术馆,北京2007 “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1966-2006”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哥本哈根,丹麦 2007 “威尼斯第十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OPENASIA”,义大利 “天行健-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亚洲艺术中心,北 京2007 “世事而非”斗山艺术中心,首尔 “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1966-2006”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2006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2006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2005上海国际城市雕塑双年展2005 北京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2004 “威尼斯第七届国际雕塑及装置大展OPENASIA”,义大利2004 “虚拟的爱-当代新异术国际展”,当代艺术馆,台北 北京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2003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2003 纽约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2002 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国际艺术博览会2002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休士顿国际艺术博览会2001 “无疆界的中国-华人当代艺术联展”苏富比曼哈顿总部,纽约2001 巴黎第一届亚洲艺术博览会 日内瓦三月沙龙艺术博览会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 纽约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评价美国西雅图弗莱伊美术馆馆长Jo-Anne Birnie Danzker说,“使李真的作品内涵丰富、凝聚出具体美学特点的因素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出生地-台湾那绚丽而複杂的文化与社会政治环境 。这里所说的美学特点,主要指民间文化与当地宗教元素的存在、纯美术与工艺特性的并存不悖 。”北京大学教授彭锋为李真于2011年11月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举行的《大气-李真台湾大型雕塑首展》策展 。他认为:“李真的雕塑,不仅明显地体现了‘美的回归’,而且是典型的新老大师艺术,符合21世纪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李真的雕塑成功地将东方美学创造性地转换成了当代话语,他的艺术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郭建超则针对李真作品的动态能量,说道:“从禅宗思想来看,此中的张力无非是要做到空而不无,在‘内在’与‘超越’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 。李真雕塑所蕴含的往来牵扯的矛盾,用‘张力’这个词来描述并不恰当,因为这些塑像的形貌完全是安详平和、心定意凝的 。他们只是撩动了观赏者的心灵,在那里激发出虚来实往的动势 。”亚洲艺术中心负责人李敦朗于李真首部画册《1992-2002李真雕塑》指出:“李真的作品活泼天真又不失禅意,虚实并存,圆满而大气,精简中有浑然天成的气韵之美,呈现出逾时空的视觉震撼 。”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