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的俗称 鬼见愁


无患子的俗称 鬼见愁

文章插图
鬼见愁(无患子的俗称)鬼见愁是无患子的俗称 。旧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悬于门上,云可以避鬼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无患子》:“俗名为鬼见愁” 。此药在南召老家被誉为神草,生长于半山腰背阴处的岩缝内 。
【无患子的俗称 鬼见愁】民间以它为偏方治疗肾病、风湿可较快除根,历代药书、药典均无记载,唯独伏牛山所独有 。
基本介绍中文名:鬼见愁
别称:无患子
生长环境:半山腰背阴处的岩缝内
功效:治疗肾病、风湿可较快除根
形态特徵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嫩枝绿色,无毛 。叶连柄长25-45厘米或更长,叶轴稍扁,上面两侧有直槽,无毛或被微柔毛;小叶5-8对,通常近对生,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厘米或更长,宽2-5厘米,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稍不对称,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侧脉纤细而密,约15-17对,近平行;小叶柄长约5毫米 。花序顶生,圆锥形;花小,辐射对称,花梗常很短;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大的长约2毫米,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针形,有长爪,长约2.5毫米,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鳞片2个,小耳状;花盘碟状,无毛;雄蕊8,伸出,花丝长约3.5毫米,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无毛 。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径2-2.5厘米,橙黄色,乾时变黑 。花期春季,果期夏秋 。河南省卫辉市城郊乡倪湾村西头,卫河(海河的最大支流,注入渤海)河堤的外侧,有一颗大树,因为没有看见过,就问河边种植莲菜的老人,他们说,这棵树叫鬼见愁,他们小时候就存在了,这棵树的年龄至少100多岁 。村子搬迁时,唯独剩下了这一棵树 。闲暇之时,再次来到树前,仔细观察 。树干直径约30厘米,树冠高约6米,因网上搜寻没有符合的树木,拍下照片,供大家参考 。
无患子的俗称 鬼见愁

文章插图
生长环境多生于温暖、土壤疏鬆而稍湿润的疏林中 。分布範围我国产东部、南部至西南部 。各地寺庙、庭园和村边常见栽培 。日本、朝鲜、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也常栽培 。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主要价值根和果入药,味苦微甘,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果皮含有皂素,可代肥皂,尤宜于丝质品之洗濯;木材质软,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褐色,可做箱板和木梳等 。